子。”
“所以族中诸老,各家父母都愿意让孩子多赚些银钱回来,对读书识字倒不甚在意。”
说话之时,中年表情复杂。
似认为族老、街坊目光短浅,可偏偏却也无可奈何。
而老朱听后沉吟数秒,转而问道。
“你可知那谢老爷将自家子嗣送入官学读书?”
“知道!”
“你族百姓见状,无人效仿?”
“如何效仿?”中年苦笑一声,默默说道:“我村众人皆认定唯有谢老爷这样的大族大家,他们的子嗣才能考取功名。”
“再者说了。”
“纵然谢老爷家中子嗣不能考取功名,可其家殷实,却也不至于家中子嗣无所生计。”
听到这番话后,老朱当下便也明白了过来。
那所谓的谢老爷与各村族老暗中勾结,宣扬读书无用。
想来也不奇怪。
各村族老为族中家小都能吃上顿饱饭,自然接受那谢老爷建议,命各族孩童赚些银子。
而如今的大明,对各村百姓来说,族老的话比官府更加有用。
如此便也有了整个修武县百姓不重文道,皆以从商得利为重。
“两位老爷应是打京城来的吧。”
“哦?”
此刻老朱有些警惕的看向中年。
中年见状,转而笑道:“先前也有位京城的官老爷来我们村中。”
“那位老爷言说我各村百姓皆受谢老爷愚弄,并召集我村中百姓一再劝说,声明谢老爷居心叵测。”
“只不过无人相信罢了。”
“你可知先前那位官老爷如此如何了?”老朱目光如炬,紧跟着道。
“在下不知。”
“只是许久不见了。”
闻言,老朱便也不再多言,微微示意后便带着汤和朝院外走去。
而等老朱刚走出几步,那中年却好似想到什么般,猛地冲老朱问道。
“敢问两位大人,我修武县可重塑先前文风?”
“自然。”
“多谢两位。”
点头示意后,老朱没有继续多说什么,径直便朝村外走去。
他很清楚。
方才那中年心中也认为谢良辰并非善类。
那中年多半也知修武县文道颓然,皆是那谢良辰从中作梗。
只不过一来他没有证据,二来各村百姓受谢家恩惠,因此才无计可施。
人生烦恼识字始。
那中年幼时读书,自然比寻常百姓目光更加长远。
可他们读过的书只给了他们比旁人更加长远的目光,却没有教会他们更果决的手段。
明知身处牢笼却又无计可施。
这或许就是无数失意的读书人,最大的悲哀。
“太上皇,信国公!”
待返回修武县城,龙骧卫将官快步上前禀报道。
“晋王殿下已提审修武县令户晨亮,那户晨亮也已交代。”
“买通临村百姓假扮盗匪,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