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椅子上的老朱很是满意。
片刻过后。
待所有罪徒均被斩首,老朱再次走到百姓跟前,温声喊道。
“禹哥儿?”
“小禹哥儿可一道来了?”
闻声。
禹哥的父亲快步走到台前,当即冲老朱跪道。
“先前犬子无知,冲撞了大人。”
“还望大人念在犬子年幼的份上,对他网开一面。”
“一切罪责,小人愿一人承担。”
方才中年看的真切。
眼前的老朱饶是晋王朱棡都要敬重三分。
他自是不相信自己有幸能同大明太上皇闲谈一番。
可纵然不是太上皇,眼前的老朱也必然是朝中重臣。
非李善长便是詹同、宋濂等人。
“犬子无知,求大人恕罪。”
“没有的事。”
老朱缓步走下高台,示意身旁朱棡将中年给搀扶了起来。
“禹哥儿机灵,咱很是喜欢。”
“只是蒙学之事,你家还当仔细斟酌。”
就在中年拱手,打算直接领命之时。
却见老朱面容和善,当着一众百姓的面招呼名叫禹哥儿的小孩,缓缓上前。
“你与你父虽屡试不中,可其家自有文道之风。”
“这孩子年纪轻轻便聪慧异常,便也是承沐了祖上恩德。”
“自然,咱也知道你家中顾虑。”
“无外乎是觉屡试不中,蹉跎一生。”
“可当今陛下爱民如子,多有恩待百姓之良策。即便这孩子将来屡试不中,可也不至于似你等所担心的那般,无所生机。”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
知道当下禹哥儿的父亲同意送去官学并没有什么示范作用。
老朱看向面前一众百姓,继续说道。
“方才谢良辰、赵平夺朝廷恩旨,自己冠名施恩百姓,从中克扣朝廷分发给百姓的赏赐、银两。”
“如今奸佞已除,你等日子自然愈发好过。”
“若家中孩童聪慧好学,也该送入官学之中,将来没准还能考个功名,当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见这些百姓感触不深,老朱眼眸一转,随即继续道:。
“你等试想。 ”
“倘若读书无用,谢良辰、赵平等人为何要将自家后辈送入官学?”
当下禹哥父亲也明白老朱是想借他家之事,劝学一众百姓。
微微一顿后。
禹哥父亲连忙稳定心神,尽可能让自己的声音没那么颤抖,当即冲老朱道。
“大人,能考中功名的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我等贫苦之家的孩子,可有机会考中功名?”
“自然是能!”
老朱顺着禹哥父亲的话,继续说道。
“陛下取才,不拘一格。”
“诸位可知陛下特开工试之初,中榜之人皆是民间工匠。”
“况且自古寒门多出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