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因此还别看他们这些三轮车夫被天坛公园扫地出门了,没了相应的内部照应,可外面的市场需求更大。
于是经过短暂的一段适应期,人和车厂的三轮车夫们,很快就在东华门夜市,故宫、景山公园、北海公园这些大门口,找到了新的生意门道。
没多久,带着老外和华侨去逛胡同,就成了三轮车夫们的新财源,而且火的一塌糊涂,商业利润犹如这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一样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虽然说实话,按时间距离来算,拉客的单价确实不如此前,他们在天坛公园里头那么暴利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在外拉人就没有短途的。
兜上一圈儿起码五六公里,几乎都是小时计算的大活儿。
这些三轮车夫每次一趟最少二三十块到手,和过去比较,挣得反而多了,显得更加划算。
而且“人和车场”除了拉街上的散客运营模式之外,还有各大旅行社和皮尔卡顿大厦作为关系户照应。
他们发下来的活儿都是一天二百块起的“包车”,多半还有额外的小费。
这么一来,人和车厂的生意就更兴旺了。
以至于人力三轮车行业里开始盛传“想拉车,到人和”,“想挣钱,到人和”这样的话。
引得许多三轮车夫千方百计,托人情走关系,想要加入进来。
因此,人和车场的规模是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突破三百辆三轮车的规模。
要不是打造一辆像样的三轮车太费功夫,而且这些车辆还得靠人手来进行日常维护修理,人和车场的规模就是破千,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当然,反过来说,制约了车厂规模的因素也成了人和车厂的行业护城河。
别人没有人和车厂这样的车辆,没有旅行社、涉外酒店的裙带关系,就是有眼红的公司和个人想效仿人和车厂都没戏,顶多也就趁着市场需求没饱和,跟着捞点汤汤水水,成不了规模。
这么一来就进一步造就了人和车厂一家独大的局面,俨然成为了京城三轮车观光市场的领军企业。
目前是每天光一辆车的车份儿钱,就能稳定收入四十块。
而且每个月净利润都在以百分之五的平均速度向上增长着。
说白了,多一辆车就是多一份钱,人和车厂没有无用的车辆,出来就能派上活儿。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