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国内的相关人才。
等几年过后,他摸清了具体的门道,人才也培养出来后,再把EIE甩开自己单干。
那可就是什么便宜他都能占着,什么亏他都不用吃了。
如果这世上存在什么完美交易的话,这样的结果或许就是了。
果不其然,事情的走向正如宁卫民预计的那样。
不管EIE集团对投资海南的邀请是否感兴趣,他们急于和宁卫民达成丽晶酒店这笔交易的迫切心情绝对是真的。
所以为了这笔交易,看在钱的份儿上,他们也必须卖给宁卫民一个面子。
很快东京又传来消息,后天集团副总裁就会带着宁卫民需要的人才组团来海南,愿当面与宁卫民就具体相关事务进行磋商。
而对此答复,宁卫民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说实话,他自己也没想到能开出这么一款大礼盒来。
如果是按照盲盒标准来衡量的话,这应该算是福从天降的隐藏款了。
要不说呢,做人真的是门学问。
哪怕再坏的人,他也希望和好人做交易。
老爷子教给他的道理还真是没错。
买卖和生意不一样,做生意要算得精,锱铢必较,差一点都不行。
可想做大买卖,那就不要怕吃亏,往往吃亏才是占便宜。
人家日本人也不傻,这一次,纯属是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的事儿。
要不是EIE罗锅上山实在钱紧,也不可能愿意卖丽晶酒店。
多亏上次收拾完高桥治则,收购EIE集团的包袱资产的时候,他没趁机落井下石耍滑头,而是给了一个厚道的好价格。
否则这一次人家怎么会又想起他来啊?
之所以能成,很明显就是他人品厚道的福利了。
谁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啊?
这话对他来说,并不成立。
…………
又是五天过去,时间来到1990年11月3日。
这一天,在共和国的首都,一部反映特殊年代京城人生活的电视剧拉开帷幕,并且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电视剧旋风。
这就是京城电视剧艺术中心摄制的电视剧《渴望》。
刘慧芳坎坷的命运牵动了无数颗善良的心,朴实无华的故事情节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
《渴望》给京城观众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不亚于当年的《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的人》。
因为这部剧接地气,说的是都是大多平凡百姓头几年亲身经历过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渴望》带来的收视热潮把渴望这部电视机带上了共和国电视史里程碑的位置,同时也创造了共和国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
因为它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制作快的特点,充分发挥了电视以电子技术作为制作手段和传播媒介的优势。
可以说,在共和国内地电视剧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上,这部剧起到了首开先河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这一天,远在港城的阿霞尽管对这部在大陆霸屏的电视剧一无所知,以她的人生经历也没办法和剧中女主角实现共情。
但是她在这一天接到宁卫民的电话之后,所感受到的强烈情感,却可以恰如其分的用这部剧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