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看着他被鲜血和硝烟覆盖的侧脸,突然明白为什么袁老能当华北东区陆战队的副司令了。
袁震国的战术部署宛如一张精密编织的天罗地网,将日军的每一步行动都笼罩在他的掌控领域之中。
他打破传统阵地战的僵化模式,创造性地将弹性防御、机动反击与心理欺骗融会贯通,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现代战争理念。
在他的指挥体系中,阵地不是静止的堡垒,而是随时可变化的有机生命体。
他刻意在防线上制造“弱点”,引诱日军深入预设的杀伤区,随后突然启动隐藏在反斜面的交叉火力点。
当敌军陷入混乱时,机动小组犹如毒蛇出洞,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实施致命打击。
更令人称奇的是袁老对心理战的运用,让部队在炮击时故意留下某些地段,给日军造成可以突破的错觉,精确计算敌军心理承受极限,总是在日军即将崩溃时恰到好处地施加最后一击。
对炮兵运用更是出神入化,迫击炮小组化整为零,前出到危险距离实施精确打击后迅速转移。
每次齐射都打在日军最痛的位置,日军的每一步都仿佛被他预判,每一个决策都落入早已设好的陷阱。
这种超越时代的战术思维,让有限的兵力发挥出数倍的战斗力。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杀戮场,每一个掩体都暗藏杀机。
日军就像落入蛛网的飞虫,越是挣扎就被缠绕得越紧,最终在这张死亡之网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当其他部队还在用血肉之躯硬扛炮火时,袁震国已经在实践“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辩证法。
他用空间换时间,用机动换优势,用智慧弥补火力的不足。
夜色缓缓降临,吞没了漫山遍野的尸体。
袁震国依然站在山顶,像一尊凝固的雕像,山风吹起他破碎的军装下摆。
紫金山下的日军营地亮起零星灯火,偶尔传来伤兵的哀嚎。
华国军人的阵地上,战士们默默传递着缴获的罐头,修补着工事。
没有人庆祝今天的胜利,所有人都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那片屎黄色的潮水还会涌来。
但至少今夜,紫金山还在他们手中。
到了深夜,此时的战壕里,战士们都背靠着土墙边休息。
而这时,一道挺拔的身影从连通指挥室的暗道中走出来。
“首长好!”几个战士下意识地立正敬礼。
“都给我坐下!”袁震国低声喝道。
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立即伸脚踹向身旁的新兵,低声提醒:“战场上不准敬礼!想害死首长吗?”
新兵们这才恍然大悟,慌忙缩进阴影之中。
战场上任何一丝多余的举动,都可能招致不可预知的危险。一个简单的敬礼动作,不仅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更会将指挥官置于敌人狙击手的瞄准镜中心。
这绝非小题大做,而是无数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沉痛教训。
“我过来,是要挑几个人执行任务,不是普通的任务。”
整条战壕霎时安静下来,连远处伤兵的呻吟都仿佛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