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赶上寒昀他们休假,云七七让寒昀和田野帮着周生给书院招生,招生的事情已经确定好了,一个孩子一年三两银子的束脩。
招生是在书院门口搬了一张桌子进行的,书院的牌匾挂了上去,还没揭开,门上还挂着锁子,只等正式揭牌匾那一天,里面的构造大家建的时候也都来瞧过。
“寒昀,你和刘远回来做先生吗?”也不乏有人问道先生的事情。
“婶子,你太抬举我了,我和刘远就是过来给周先生帮忙的,以后孩子的问题都归周先生负责。”教小孩子,一个短腿就足够让人头秃,还教这么多,可饶了他吧。
“当真只收三两吗?”有的人还是不放心的问道。
“对,一年三两,孩子们要用的书,书院也会负责买,但是毛笔,纸张,这些你们得自己买。”寒昀觉得他嫂子简直是活菩萨,连书都给他们买。
秀秀昨天从云七七那里知道了,今天书院开始招生,昨晚回去就叮嘱了她娘。
张婶一听得消息,带着三个孩子就来了,秀秀本来就想把孩子送进书院,现在书院就在村里多方便啊,而且还这么便宜,如今他们夫妻两个都挣钱一年九两银子还是拿的出来的。
“周先生,这是我家的三个小的,都交给你了。”周生上次来看书院的,张婶已经见过人了,连带着四岁的刘小宝也带了过来。
而且云七七和周生说过,女孩家也收,周生虽然读书却不迂腐,觉得女孩子读书也没什么,他媳妇也是识字的。
“四岁以下的不收,太小了。”若是年龄段差的太多,可顾不过来,用云七七的原话就是,那不就成幼儿园了,起码过了四岁吧。
好多村民都挤过来了,只是都还没交钱正在观望,张婶一口气报了三个,众人一来觉得刘家如今跟着寒家肯定是赚了钱的,二来三两的束脩大家之前也知道。
这下一个两个的都挤了过来,报名。
乡下人家,那家还没一两个小孩子,只是大多还是男孩子,女孩并不多。
而且报了,都赶紧去通知娘家的,小姑家的也一堆,毕竟亲戚都离的不远,况且三两的银子比起镇上的十两便宜太多了。
下午的时候几个村加起来已经有四十多个孩子了,这才招生第一天。
周生看着登记在纸上的一堆:二狗、大宝、小宝、柱子、小牛,决定等正式开学了,要和孩子父母商量给孩子们取一个官名,不然一个班二狗就好几个,小宝也好几个。
不过看着人数这么多,他心里也是很激**的,大家的求学之心原来都这么浓烈。
太平镇这些年没有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只要辛勤努力些日子都还过得去,这样的情形下,人们也有余钱给孩子们念书了。
云七七对这些一无所知,她正带着云寒在去县城的路上,一来去看看客似云来的情形,二来把两个孩子接回来跟着念书。
当然云七七还不知道县城正有一个“大惊喜”在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