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村里的牛粪羊粪经过处理后就能使用。
至于那些微量元素和特殊菌群,他可以利用现有的营养液提纯设备进行制备。
想到这里,陆远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看来这个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第二天一早,陆远就开始了土地改良的准备工作。
他先是带着几个士兵去了村后的废弃石灰窑,果然找到了大量的石灰石原料。虽然年代久远,但成分依然符合要求。
“陆远同志,您要这些石头干什么?”跟随的士兵小李好奇地问道。
“改良土壤用的。”陆远一边挑选着石料一边回答,“青稞需要碱性土壤,而那片荒地偏酸性,需要调节。”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小李总觉得哪里不对。
用石头改良土壤?这也太原始了吧?
消息很快传到了专家团队那里。
“用石灰石改良土壤?”老刘专家推了推眼镜,“这个方法倒是可行,但是效果很有限。想要让南方的酸性土壤适合青稞生长,需要的不只是酸碱度调节。”
“海拔、气压、昼夜温差、紫外线强度,这些都是硬性条件,不是改良土壤就能解决的。”
另一个专家也点头附和:“我觉得陆远同志这次可能过于自信了。之前的成功让他产生了错觉,以为什么作物都能改良成功。”
“要不我们劝劝他?毕竟失败了对国家形象也不好。”
正在这时,王俊豪从旁边经过,听到了专家们的讨论。
他心中一喜,连忙凑了过去:“几位专家说得对!我了解陆远这个人,他就是太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当年在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明明项目有问题,我们都劝他改方向,他就是不听,结果项目失败了,还怪我们不够支持他。”
王俊豪越说越起劲,完全颠倒了当年的事实:“现在也一样,明明知道青稞不可能在这里种成功,还要硬着头皮上,这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
专家们听了王俊豪的话,心中的担忧更重了。
老刘专家思考了一下,决定再去劝劝陆远。
此时的陆远正在试验田里忙碌着。他用营养液提纯设备制备了一种特殊的菌群培养基,正在往土壤里添加。
“陆远同志,我们想跟您谈谈。”老刘专家带着几个同事走了过来。
“您说。”陆远头也不抬地继续工作。
“关于青稞种植的事情,我们经过详细计算,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哦?”陆远停下手中的工作,看向他们。
“首先是海拔问题。青稞适宜生长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而我们这里只有不到500米。”
“其次是气候问题。青稞需要强烈的昼夜温差和充足的紫外线,这里的条件完全不符合。”
“最后是土壤问题。即使您用石灰石调节了酸碱度,但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依然不适合青稞生长。”
老刘专家说得很详细,逻辑也很清楚。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陆远同志,我们不是质疑您的技术水平,而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