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土壤肥力。”
“太神奇了!”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以后种什么都不用愁了!”
村民们兴奋起来,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村口,从车上下来几个西装革履的人。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请问陆远同志在哪里?”中年男子问村民。
“你们是谁?”李大爷警惕地问道。
“我是农业部的李司长,专门来看望陆远同志的。”
李司长?村民们面面相觑,这可是大官啊。
很快,陆远就被叫了过来。
“陆远同志,久仰大名!”李司长热情地握手。
“李司长客气了。”陆远谦虚地回应。
“听说你在研究青稞种植,我们非常关注。”李司长直入主题,“农业部希望能够和你合作,推广这项技术。”
陆远点点头:“当然可以,为国家服务是我的荣幸。”
“那就好,”李司长笑了笑,“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商量。”
“什么问题?”
“关于技术的知识产权归属。”
陆远愣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还真没考虑过。**第十二章众叛亲离**
王俊豪被“保护性监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活该,也有人觉得陆远做得太绝。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
“听说他要改造青稞了。”村长老李在村口的小卖部里,压低声音对几个村民说道。
“青稞?那不是西藏那边的东西吗?”
“就是啊,咱们这儿的气候能种得活吗?”
“我看悬,红薯能成功,那是因为红薯本来就适合咱们这儿。青稞可不一样。”
这些议论声很快传到了专家组那里。
张教授皱着眉头找到陆远:“小陆,你真的要改造青稞?这个难度可比红薯大多了。”
“青稞是高原作物,对气候、土壤的要求都很苛刻。你确定要在这里种植?”
陆远正在查看营养液提纯设备的数据,头也不抬地说:“试试看。”
“试试看?”张教授的声音提高了几度,“小陆,你知道青稞改造失败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更重要的是,会让上面对你失去信心。”
陆远停下手中的工作,转过身来:“张教授,您觉得我应该一直种红薯?”
“当然不是,但是你可以选择其他更有把握的作物啊。比如小麦、玉米,这些都是主粮作物,改造成功的意义也很大。”
“为什么一定要有把握?”陆远反问道,“如果什么都要有把握,那还要科研干什么?”
张教授被问得一愣,但很快就摇头:“小陆,你还是太年轻。科研确实需要冒险精神,但也要考虑成功率。”
“你现在的地位来之不易,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