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陆远点点头,“谢谢你的建议。”
年轻研究员以为陆远听进去了,高兴地说:“那你是准备放弃青稞改造了?”
“不,”陆远摇摇头,“我是准备一个人干了。”
年轻研究员愣住了。
从那天开始,陆远真的变成了一个人。
他不再参加专家组的会议,不再和其他研究人员交流,甚至连实验室都很少去了。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那块青稞试验田上。
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天黑了才回来。
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陆远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村长叹气道,“以前多开朗的一个人,现在整天一个人闷在田里。”
“听说那些专家都不支持他搞青稞,”另一个村民说道,“可能是受打击了吧。”
“唉,这些专家也真是的,陆远给咱们村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他们就不能支持一下?”
但是专家们显然不这么想。
在他们看来,陆远现在就是在意气用事,在做无用功。
“我看陆远是被之前的成功冲昏头脑了,”李教授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现在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就是啊,青稞改造根本就不可能成功,他这是在浪费时间。”张司长附和道。
“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更换技术负责人了,”另一个专家提出建议,“陆远现在的状态明显不适合继续主导这个项目。”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毕竟,在他们看来,陆远现在的行为已经不理智了。
一个理智的研究者,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明显不可能成功的项目上。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陆远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系统的存在,让他对青稞改造充满了信心。
虽然系统图鉴还没有点亮青稞这一项,但是陆远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而且,他已经在青稞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经过特殊处理的青稞种子,在这里的土壤中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适应性。
虽然还没有发芽,但是种子的活力明显比普通青稞种子要强得多。
这让陆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但是外界的压力依然很大。
特别是当上级部门开始质疑陆远的研究方向时,这种压力达到了顶点。
“陆远同志,”一个来自农业部的高级官员专程赶到了村里,“我们希望你能够重新考虑一下研究重点。”
“青稞改造的难度太大,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相比之下,红薯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更加重要。”
陆远看着这个官员,平静地说:“我理解你们的担心,但是我相信青稞改造是可以成功的。”
“相信?”官员皱起眉头,“陆远同志,科学研究不能靠相信,要靠事实和数据。”
“那请给我时间来证明,”陆远说道。
官员摇摇头:“时间是有限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