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学规律啊。”
“青稞需要高寒环境,需要强紫外线,这里的条件根本不满足。”
“你还是回到红薯的研究上来吧,那个更有前景。”
陆远摇摇头:“我想试试。”
“试什么试?”张教授有些急了,“你这是在浪费时间!”
“现在外面多少人在看我们的笑话,你还要继续下去吗?”
陆远看着张教授,平静地说:“张老师,您觉得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严谨。”张教授理所当然地回答。
“那为什么在我还没有失败之前,您就认定我会失败呢?”
张教授被问得哑口无言。
“我只是想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陆远继续说道,“也许结果会让大家惊喜。”
“陆远,我知道你是个天才,但是天才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张教授叹了口气,“青稞就是青稞,它有固定的生长环境要求。”
“你这样下去,只会让更多人失望。”
说完,张教授摇摇头走了。
陆远站在田边,看着那片还没有发芽的土地,心中却很平静。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半个月过去了,陆远的青稞实验田里依然一片寂静。
农科院的专家们开始公开表达不满。
“我早就说了,陆远这次太冲动了。”张教授在办公室里对同事说道,“现在好了,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资源。”
“确实,红薯的成功让他太膨胀了。”另一名专家附和,“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最关键的是,他完全不听劝。我们这些老专家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
“年轻人就是这样,有点成就就忘乎所以。”
会议室里,几名领导也在讨论陆远的问题。
“陆远同志的青稞实验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没有任何进展。”一名领导汇报道。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个实验不会有结果。”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劝说他放弃?”另一名领导问道。
“已经劝过了,但是他很坚持。”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国家投入的资源不能白白浪费。”
“而且,最近有消息说,北京农业大学的王教授团队在水稻改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其他的合作伙伴。”
领导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都有了决定。
与此同时,村子里的风向也开始发生变化。
“陆远这次怕是要栽跟头了。”村长在茶馆里小声议论。
“我就说嘛,什么都能种出来,这怎么可能?”
“红薯是运气好,青稞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你们说,要是他这次失败了,专家们会不会离开?”
“很有可能,毕竟人家也要脸面。”
甚至连一直支持陆远的几名村民,也开始动摇了。
“陆远,要不然你还是听专家们的话吧。”老村长私下找到陆远,“青稞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