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宁卫东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只是这个年代的机会实在太多了。
此时我们在前三十年好不容易搭建的工业基础还在有序运行。
没像十年以后,被硬生生砸烂之后,嫁接到西方的经济体系上。
其中虽然存在各种问题,诸如军重比重过大,技术水平不高,结构不平衡……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一刀切的全都砸烂太可惜了,代价也太大了。
不过到火车站的距离不太远,宁卫东思绪翻涌,才没过去多久,汽车就停下来。
他收拢思绪,从车上下来。
从车上拿下行李,几人都是轻车简行,一人一个行李包,外加宁卫东一个小公文箱。
宁伟抢着帮宁卫东提行李,一手一个,跟在后头。王叶出面拿车票和介绍信,径直来到软卧候车室。
这个年代能买到软卧车票的从来不是一般人。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一定级别,并且是公务出差,才能凭介绍信买。
再就是外国人可以购买。
宁卫东还记得,不少人拿这个例子来证明,所谓的超国待遇。
那种暗搓搓的小心思明眼人都懂,无非是想由此及彼,说明一些什么。
却不想想当时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年代,就算你放开了卖,普通人出门会买软卧车票吗
就像宁卫东穿越前,高铁的商务座随便买,大多数人还不是去买二等座。
再就是盯着外国人,把某些外国人进行范围模糊化。
外国人从来也不是一个整体。
就问七八十年代,普通外国人能来吗能来华国的,还允许入境,都是有些特殊身份的。
这与是不是外国人关系不大,而是冲他们的特殊作用。
此时宁卫东没在候车厅里看到外国人,甚至压根也没几个人,在候车厅各自分散。
十点钟的火车,因为是始发站,可以提前上车,大概九点半列车进站停稳,软卧这边就可以上车了。
宁卫东他们到时,还有十多分钟。
坐下闲聊片刻,十多分钟过去,就有工作人员过来通知可以上车了。
列车就停在靠候车楼的轨道上,不需要走栈道。
从候车厅出来,顺着站台往前,来到前面的卧铺车厢。
列车员检票,把人放进车厢。
宁卫东他们是一号、二号包厢。
推门进去,里面干净整洁,白色的床单上印着红色的铁路标志,中间的小茶几上放着暖壶和白瓷茶杯。
茶几上面是能上下开的车窗。
这个年代火车还没空调,即使是软卧车厢也是能开窗的。
宁卫东把小皮箱放下,回头道:“王叶同志,我没有歧视女同志的意思,如果条件实在艰苦,当然可以一视同仁。但现在……咱们有两个包厢,有这个条件,没必要没苦硬吃,您说呢”
王叶皱眉,等宁卫东说完道:“话不能这样说,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我跟你一间。”快刀斩乱麻的一指胡八一:“老李跟这位同志一间。”又一指宁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