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宁卫东下车一愣,没想到自己还能遭遇这种场面。
站定了冲人群挥挥手。
保卫科的沈周站在最前头,门口这些人都是保卫科的。
沈周立即高喊:“欢迎宁经理莅临指导。”
宁卫东面带微笑,跟沈周握了握手,顺着大门走进厂里,低声跟身边的安宁道:“以后少搞没用的形式主义。”
安宁应了一声。
但宁卫东想了想,又补充道:“我就算了,其他的领导来视察,该搞还是要搞,不要让人挑理。”
说着话,一行人走到办公楼门前。
年初宁卫东临走刚建了一层半的楼房,此时高耸了五层,为了赶进度,都是红砖面,并没有抹灰做外立面。
唯一的点缀就是刷着深绿色防水漆的窗户框。
宁卫东抬头看着,这种红绿配色,怎么说呢……
他索性收回目光,迈步进了大楼。
刚才在车上,安宁已经汇报了安排。
到厂里先听技术科的汇报,其他的延后再说。
虽然安宁说,已经突破了技术门槛,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宁卫东心里仍不落地。
办公楼一楼会议室。
宁卫东和安宁进去,屋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
宁卫东抬手跟众人打了一声招呼,这些人早就见过,不用介绍。
大部分是上次黎援朝带拉过来的,为首的陈总工程师是原先北方一所兵工厂机电专家。
如今算是借调过来,负责解决厂里的技术问题。
简单寒暄,宁卫东直奔主题。
昨天刚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陈工的情绪很高,兴致勃勃的介绍。
宁卫东听完汇报,问道:“陈工,如果按照目前暂定的工艺流程,我们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合格率能达到多少”
虽然技术突破很令人振奋,但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合格率。
如果合格率达不到,生产一百台彩电,只有一台能正常使用,没有任何意义。
陈工稍微犹豫,面露难色:“宁经理,这个问题我没法给你答案,只有进行试生产才知道,现在我的预估,没有任何意义。”
宁卫东点头,抬手看看手表,回头问安宁:“既然这样,我们到车间看看吧”
安宁也看了看表:“好,第一批试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应该在五点钟下线,还有二十分钟。”
从办公楼出来,在那宁和陈工的陪同下,宁卫东一行人来到第一装配车间。
这里就是厂子建造的第一座厂房。
虽然车间采用了流水线生产的模式,但是第一批试生产,没形成标准工序,还没上流水线。
只从厂里挑了一百名精干工人,分成十个小组,外加两名技术员,一个装配小组十二个人,直接拿零配件攒整机。
刚才从楼里出来,安宁就给车间打了电话。
宁卫东到时,早有人在车间门口等着。
安宁介绍“这是一车间的生产主任周利民同志。”
周利民忙伸出手:“经理,同志们早就等您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