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趁现在动手,等天下真正稳定下来再掀桌子,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还有个原因,就是鲁迅的掀屋顶理论。
你嫌房子闷想增加一个窗户,会有人站出来找各种理由反对。
但你说要将屋顶掀了,就会有人出来调和,最后同意开窗户。
这个道理用在目前也非常合适。
你想改变社会风气,会有各种人站出来指责你不尊重传统。
现在大明直接掀桌子,将腐肉都割掉之后,再稍稍放松一点。
剩下的那些人就会纷纷送上赞歌,社会风气自然也就能好转了。
上辈子朱元璋倒是下定决定要割腐肉,可惜他没搞明白肉烂在哪里,割了一辈子也没扭转社会风气。
最后落了个残忍好杀的骂名。
这辈子他知道问题出在哪,自然就更不会手软。
至于怎么割,会不会引起反弹,这一点他比马钰更了解。
否则也不会在江南布置那么多军队,安排那么多大将。
——
东宫,朱标也同样看的心潮澎湃。
子产铸刑鼎开创了先河,他不光这么干了,还顶着天下反对浪潮,将这个制度落实。
后世史学家对他铸刑鼎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
尤其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学习子产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晋国。
在子产铸刑鼎的十三年后,晋国在赵秧、荀寅的主持下,也铸铁鼎公布了成文法。
晋国是霸主级别的大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无数人。
它颁布成文法,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之后任凭贵族如何反扑,都无法扭转大局。
成文法逐渐被列国效仿,到商鞅时期彻底取代旧制度。
嗯,孔子再次站出来反对晋国铸刑鼎,还说晋国破坏传统,离没落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