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教义,无异於饮鴆止渴,长此以往,洪荒生机何在於洪荒眾生无益。”
並不是所有生灵,都能像孔子看得这么透彻。
在他们看来,只要诵经念佛,死后就能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真意。
这就相当於是白捡的好处,谁不愿意呢
尤其是那些本就资质不行、悟性不佳的生灵,更是將希望都放在往生极乐上面。
即便有百家爭鸣助东方生灵开智,也只能延缓佛门教义的传扬速度,想要迫使佛门更改教义,一时半刻显然是不太可能。
就连九州境內,近些年也出现了不少佛门信徒,修建了不少佛门庙宇。
孔子想起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时常能够看到双手合十,念诵:“礼讚如来佛祖”的人族百姓,便感觉忧心忡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整日诵经礼佛,不务正事,只期早死,往生西方极乐,若是长此以往下去,九州何来的未来可言”
孔子沉默了片刻,来到要杨宣的房间,敲响房门,说出自己的担忧,询问道:
“杨先生应当也已经看出,佛门教义对人族,对洪荒眾生並无好处,佛门此举,皆是为了大型佛门,乃是自私自利之举,
我人族先贤想必也能看出,你可知他们为何不曾出手。”
“事实上,人族先贤已经出手了。”杨宣摇了摇头,並未多说。
孔子何等聪明,听杨宣这么一说,便明白原因所在,喃喃自语道:“百家爭鸣”
“正是如此。”杨宣点了点头,“正所谓,堵不如疏,想要將佛门堵在九州之外,就相当於让人族隔绝和九州內外的交流,此举並不现实。”
“况且,佛门乃是圣人所创,將其拒之门外,多少有些不妥。”
“既然堵不了,不如让洪荒东方的生灵意识到佛门教义的问题,从而迫使佛门更改教义。”
“只要佛门教义对九州人族,对洪荒眾生有益,让他们在九州、在洪荒东方传教又有何妨”
孔子闻言,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渐渐地,孔子原本带有忧愁的双眸多了几分色彩,神色变得越发自信。
“杨先生所言不错,堵不如疏,与其將佛门堵在门外,不如为眾生开智,让洪荒眾生明白佛门教义的问题,迫使佛门更改教义。”
“如今我的学问框架已成,也是时候游走九州、洪荒,为眾生开智,抵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