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一败再败,心下慌乱,急忙向部下问计,部将曼邱成,王黄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他们建议寻访赵国王室后裔,立其为国主,用其做挡箭牌。
大军压境,找个挡箭牌也得找个实力强点的,他们反而找了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赵氏后裔,彷佛有了这个挡箭牌自己就可以安全了。如此幼稚,焉能不败?
韩王信派人向驻扎在上谷的冒顿求救。冒顿得知汉军三路前锋军的节节胜利,意识到汉军并不容易对付,尽管不少部将萌生退意,但冒顿并未动摇,他在探知汉军主力人马正往晋阳进发后,反复思索,并数次查看了附近的地形,当他看到不远处的白登山时,顿时哈哈大笑。
就是这了!就是这了!刘邦,你要敢来,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冒顿心想。
冒顿将精锐骑兵隐藏起来,留下老弱残兵在明处,为了引诱刘邦进入伏击圈,冒顿派左右贤王领弱军一路攻击刘邦主力军团,按冒顿的命令,只许败不许胜。
冒顿在单于帐中烤着炉火,喝着热腾腾的马奶酒,不断派人探查着汉军的动向,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汉军一脚踏进陷阱了。
刘邦率大军在晋阳驻扎。
此时正是寒冬十月,大雪纷飞,十分寒冷,汉军士兵冻得皮开肉绽,手足僵硬,而且加之远来劳顿,士气十分低落。
为了安全起见,刘邦并未马上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而是派出大批使者去探查匈奴的动向。这是大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次正面战争,对国运有着直接的关系,刘邦虽说有必胜的信心,但也不敢过于大意。
刘邦深知,如果能解决这个豺狼一样的游牧民族,就可以为新生的国家提供休养生息的环境,如果无法解决,它便会像阴魂一样缠着大汉的现在和未来。
刘邦突然有点理解秦始皇了。以前在民间时,自己经常骂秦始皇暴君,骂他劳民伤财,征发数百万人修筑长城,可是他现在有点理解了,秦始皇把罪责揽在了自己的头上,却把安宁留给了后人。秦始皇的难处,也只有站在他的高度才能理解啊!
这也许就是身为帝王的悲哀!
派出去的使者回来报告:匈奴军队老弱,而且后继不足,可以打,打则必胜!
当第一个人这样说的时候,刘邦还有点不信,心想:如果匈奴真有这么弱,韩王信也算久经战阵的老将,怎会惧怕他们?看来韩王信早就有谋反之心了。
后面回来的使者回来描述匈奴的情况,大致与前面相当。刘邦半信半疑,还是下令全军前进。到达广武的时候,他有点心虚拿不准,于是,决定派任职不久的奉春君刘敬(还记得他吧,娄敬)再去查看一番。
刘敬去了一趟,回来报告刘邦,他的所见所闻跟所有使者的报告是一样的,但他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匈奴是诱敌之计,不能打!
刘邦不解。
刘敬说道:两国交战,必会显示其武力,现在一路上都是老弱的匈奴士兵,这不是很反常吗?臣料定这是匈奴的诱敌之计!
应当说,刘敬是非常有水平的,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虽然以一言获官,但他确实有做官的水平,而水平是盖不住的。
刘邦当然明白刘敬的话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