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三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当年四月,在孙策为父孙坚服孝刚满一年的同时,长安城中正是一片喜庆之气。
司徒王允与吕布等人藉天子大病初愈,百官与未央宫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的机会,在宫殿侧门设下埋伏,将前来予会的董卓杀死,其后将董卓三族及其余党押赴市曹,尽数斩首示众。长安百姓闻此喜讯,无不拍手称快,如过年一般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董贼伏诛。董卓的尸首被号令于东市,路过的百姓无不以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看尸的军士将点燃的灯捻插入董卓的肚脐中为灯,因董卓肥胖脂厚,此灯光明达曙,几日不息,百姓均称之为“卓灯”。
献帝闻知董卓的死讯后亦是大喜,亲自设天子宴于朝堂之上,召集文武百官,酌酒称庆。献帝举杯道:“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董贼罔顾天恩浩荡,处处倒行逆施,欺压君父,败坏朝纲,几年之中将朕当做是他掌中的玩物,敕赏封罚,均不由朕做主,朕日日如坐针毡,寝食难安。幸得王司徒忠勇,联合忠臣义士,复安社稷,真是祖宗幸甚,天下幸甚。众卿家与朕共饮此杯,庆贺国贼伏诛,社稷无忧。”
文武百官举杯齐声贺道:“恭喜陛下诛灭国贼,复安社稷。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酒过数巡,王允出班启奏道:“陛下,董贼伏诛乃天大的喜事。回想初平元年,十八路州郡太守为赴国难,起兵勤王,虽不曾救陛下于水火之中,但联军终究克复东都洛阳,斩杀董逆叛将,大挫董贼锐气。臣恳请陛下对当日参与勤王的各镇太守加以封赏,一者赞其忠勇,以安其心,二者也彰显天恩浩荡。”
献帝置酒于案上,深有感触的道:“王司徒所言甚是,当时董贼把持朝政,常怀篡逆之心,朕每日心乱如焚,只恨无人替朕分忧。朕闻得诸郡太守如此忠勇,心中甚感安慰,虽然勤王之举未能成功,这番忠君爱国之心却不可辜负。如此便依王司徒之言,传朕旨意,参与勤王之各镇太守,人人皆有封赏,若有殁于王事者,则荫其子孙。”
王允再拜道:“陛下圣明,请陛下手书诏书,以示恩宠。”
献帝从善如流,当即传御笔题写诏书,传诏天下,并遣使者往各州郡赐赏加封。
来江都颁旨的是当朝太傅马日碑,孙策在城门处跪接钦使。马日碑为官多年,心思明白,又敬孙策是忠良之后,乐得成人之美,当即便在城门处宣旨,好教江都城军民传扬开来。诏书中追封孙坚为车骑将军,加封孙策为怀义校尉,袭父爵领乌程侯,。孙策按礼跪拜接旨谢恩道:“天恩浩荡,臣孙策领旨谢恩。臣定不负圣上厚爱,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