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小武》《站台》的时候,就把底层人物的命运写透了。现在这个故事,讲的是三个男人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从校园到创业,从理想主义到现实博弈的过程。它需要一种冷静的笔触,又要有情感的爆发力。」
彭磊将《中国合伙人》的剧本推到贾樟柯面前:「这个项目筹备一年了,讲的是90年代三个大学生创业的故事。」
他翻开扉页,上面印着「根据新东方三位创始人真实经历改编」。
贾樟柯扶了扶眼镜,快速浏览着分场大纲:「教育产业化丶海归潮丶WT0谈判...你这哪是商业片,分明是部改革开放断代史。」
他突然停在某一页,「这场戏写得好,俞民洪在路灯下贴小GG的细节,有《小武》
里那种市井生命力。」
「所以非您不可。」彭磊递过一份企划书,「我们做了八版商业模型,最后决定用文艺片的拍法来做这部商业片。」
贾樟柯翻到预算页,眉毛猛地一跳:「六千万?够我拍十部《山河故人》了。你就不怕我把商业片拍成文艺片?毕竟我连植入GG都没拍过。」
「主干是我写的,结构丶人物小传丶关键场景,都是我和公司编剧组亲自打磨的。」
彭磊坦然道,「但我没时间亲自导。好莱坞那边还有两部大片在筹备,《地心引力》
明年必须交片。我不想把这个项目交给一个只懂商业节奏丶不懂时代情绪的人。」
「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贾长柯叹了口气,「不过你说得对,现在市面上太多『伪现实主义」,打着创业旗号,拍的全是狗血爱情和成功学鸡汤。真正的时代质感,反而没人碰了。」
「所以我才找你。」彭磊身体微微前倾,「我知道你一直想突破。不是说文艺片不好,而是你的能力不该被标签困住。你能拍出《三峡好人》那样的诗性现实,就一定能把这群人的热血丶背叛丶理想与妥协拍出来。」
贾长柯笑了:「你这是给我戴高帽啊。」
「我是实话实说。」彭磊语气坚定,「你拍的不是『成功故事」,而是『时代切片』。这三个合伙人,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投机者,一个是技术宅。他们之间的裂痕,不是性格问题,是时代转型的必然。八十年代的浪漫,九十年代的混乱,新世纪的资本狂潮一—这些你都经历过,你懂。」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安静,阳光洒在桌上的剧本封面上,《中国合伙人》五个字清晰可见。
「你给的剧本我昨晚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