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父辈犯错,子孙依旧可以无损继承,前提是,他们没有参与罪行。
好一个“六边形战士”!又埋雷了。
但凡少埋点雷,“土木堡之变”或许都不会发生,正是那批边关二代哥逃跑,把瓦剌放了进来。
杨洪等人刻意隐瞒军情,估计是打算自己背锅,好让孙子辈能够顺利继承爵位。
......
“陛下,陛下,陛下?”
于谦见朱祁钰许久没有说话,急不可耐的叫唤。
“你别急呀,难不成,你还想让朕,在大战之前,将那批罪将全部砍了吗?”
朱祁钰真是服了,于谦这个人确实有本事,就是性子急。
他没听到回应,就会一直上谏,催促你尽快达成。
一般的皇帝,还真受不了他这种性格。
“放心吧,若是京师守卫成功,朕就会立即提出军制改革。”
朱祁钰打算引进现代军事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晋升、奖惩制度。
人家文官还需要通过“科举”,才有机会踏上仕途。
玛德,你们武勋只需要投个好胎,不出意外的话,就能继承爵位成为将领。
“武举”?形同虚设,整个大明朝就没有一个将军,是通过“武举”上来的。
哪怕你再怎么努力,永远都比不过这群二代哥。
......
正统十四年,十月九日。
瓦剌大军,一路顺风,穿越一个个边关空城,已经兵临顺天府境内。
朱祁钰之前下达的“不抵抗”命令,在边关没有布置兵力防守,同时提前安排百姓撤离。
这么做,让京师的防卫力量,增长到三十万人。
【瓦剌留学生,我在顺天府很想你。】
又看到这种牌匾了,这已经是今天发现的第一百三十六个,朱祁镇暗搓搓的握紧双拳。
毫无疑问,这是朱祁钰让人布置的,就是想搞他心态。
反正,朱祁镇在大明民间的名声已经臭了,民众们看见之后,会心一笑。
本来,百姓是不太理解“留学生”这个词语的含义。
经人解释一番后得知,原来如此——
太上皇十分仰慕瓦剌的文化军事,不顾危险,亲身前往学习。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搞笑呢?
瓦剌,他们有什么文化军事值得大明学习的?
懂了,这是给太上皇北狩,找到一个完美的借口。
看似褒义,实则贬义。
身为当事人,朱祁镇能不知道吗?
“皇弟,本是同根生,你何必苦苦相逼?”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他从未反省过自己。
当初杨稷主动冒犯朱祁钰的时候,他身为皇兄,做了什么?
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选择牺牲人家。
还有,孙太后常年来欺压吴贤妃,他看似口语相劝,全都是发生之后才假惺惺的说出来,并没有及时制止。
郕王府连年被削减岁俸,如果没有得到他这个皇帝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