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呢?会不会又是另一个结局?
其实近代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朱祁钰的计划是,朝廷必须掌控关键行业的绝对控制权,再打破技术壁垒,下放民间,鼓励产业变革,实现全国快速工业化。
那,什么是关键行业呢?
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却遭到群臣反对,无可奈何被停止。
朱祁钰总结教训,他认为,这帮臣子之所以会有意见,完全是因为,跟他们没有关系。
下西洋赚那么多钱,又不分我一毛,还要户部拨款,甚至影响到我的正常俸禄。
傻子才会支持!
既然如此,朱祁钰改了规则,从今以后,每年从天衣阁营收里,抽出一部分,分钱给群臣。
大明朝廷就是一个巨大的股份有限公司,你的官职越高,分红越多。
独乐乐不如群乐乐。
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分红,那群大臣不得想方设法的给天衣阁创造利润?
再加上,景泰帝严令禁止官吏贪污,违者重罚,轻则抄家,重则斩首。
那么多血迹斑斑的教训,历历在目。
过去捞偏门的手段,已经行不通了。
现如今,有这么一条合法合规的增加收入的途径,他们能不高兴吗?
......
明朝官吏的俸禄,历朝历代都没那么惨,属于是垫底的存在。
同样是宰相级别,唐朝年俸2000两白银,宋朝年俸3000两,而明朝的内阁首辅,只有500两年薪。
被无数后人诟病的清朝,大学士年俸都有1800两。
明朝武官更低,正一品都督的年俸只是相当于文官的正三品,年俸仅为350两。
我们熟知的锦衣卫百户,官职正六品,相当于正九品文官,年俸才30两。
真不知道沈炼是怎么凑出来500两银票,为周妙彤赎身的?
更要命的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原本应该授予高级官员的职田,被明太祖朱元璋废除。
职田就是分配土地,正一品官员可以分得数十顷,全部收入归官员所有。
将职田制改为全额禄米制,朱元璋的初衷是“职田之制,官吏多侵渔其民”。
本该是一件好事,他却没想到,一百年都没过去,大明的经济系统,崩了!
民间自己印钱,导致铜钱泛滥,而朝廷主推的宝钞,又因为缺乏信用,大幅度贬值。
可是,官员的俸禄,绝大部分都是折换成宝钞发放的呀。
成化之后,1石米折钞10贯,如果你去市场购买1石米,则需要30贯。
玩尼玛,年薪直接缩水到三分之一。
而成化—正德年间,一贯钱相当于0.7-1两白银,这还是在白银普及之后的结果。
草了,老子一个堂堂内阁首辅,正一品大臣,辛辛苦苦的工作一年,结果月薪连两石米都买不起。(一石≈52.5公斤)
坏了,这下当官真的是为爱发电了。
现代许多人,无不为于谦两袖清风,被抄家时家徒四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