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一旦入伍,通常长期服役直至老弱。
元朝部族军世代为兵,不得转业。
明朝的“卫所军户”(旧),军户世袭,父死子继,相当于实质终身,外加家族连带。
以上,基本属于终身制,一旦你参军入伍,军人这个身份,是摆脱不了的。
那有没有不是终身制的呢?
有,就是在东汉末年的“募兵制”,如曹魏的青州兵,服役期取决于契约或战事需求,相当于雇佣兵吧。
正因如此,怪不得士兵们如此惊讶。
他们原本以为,那则告示只是说说而已,真没当真。
......
这次朝廷要清退的士兵,主要集中在天锋营和天涛营。
天威营属于特殊兵种,培养一个飞行员和炮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的。
凡是特殊兵种,都要签署一份“终身服役”的协议。
而天锋营那群普通步兵,就教会他们如何开枪射击,走了就走了吧,对朝廷没有多大损失。不过开坦克的那批人,属于特殊兵种。
天涛营也差不多,普通水手和士兵,依旧要面临清退,开宝舰的属于特殊兵种。
朱祁钰定下了指标,必须清退30%以上的士兵。
为什么非得这样做呢?
原因只有一个,军队如果想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士兵必须要年轻力壮,军队要维持新鲜血液循环。
你不能指望一群年老体衰的士兵,为你上场扛枪吧?
抛开人道主义不谈,花大价钱养着这批人也没有意思,还不如放归民间,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可是,这个时间点太特殊了呀。
刚打完胜仗,大家还在亢奋之中,结果你突然泼下凉水,说要赶我们走?
“不行!我不走!生是大明军人,死是大明军魂!”
“没错,大明需要我!我不能离开!”
“如果被军营驱逐,回乡之后,乡亲们该如何看待我们呀?”
参军入伍之前:请问,服役十年后真的可以退伍吗?
参军入伍之后:大明需要我!朝廷需要我!天锋营需要我!家人不需要我!
太真实了。
......
为何这群士兵,都不愿意退伍呢?
首先,他们亲眼见识了明朝军事装备的遥遥领先。
逆风局没人想打,但顺风局不一样呀,一个个争着上线。
其次,自从军队改革之后,当兵的收入,真的挺不错的。
十年前的告示,是这样写的,【年给钱三百五,廪食居处,岁休沐十五日。】
不仅包吃包住,还有年俸三百五十钱,每年能休假回乡探亲十五天。
然后,当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军人后,发现每年的俸禄都在上涨,如今已经达到了十两白银起步的薪资水平。
不是哥们,你知道年薪二十两白银,在明朝是什么收入水平吗?
你回家种地,辛辛苦苦一年,才赚几个钱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