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闻听此言,不禁眉头紧蹙,面露忧色:“峰儿啊,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大理国的皇帝怎会愿意让大理的公主下嫁于我们呢?”
在这个时代,礼法森严,婚姻嫁娶向来注重门当户对,如此悬殊的身份差距,实在令人担忧。
高山还以为,萧峰这两日神情恍惚,或许正是因为两家身份的不匹配,让萧峰心生忧虑吧。
萧峰坚定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爹,您不必担心,阿朱绝不会嫌弃我们的。”
乔三槐见状,稍稍放心了一些,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峰儿,明日你就动身前往大理吧。”
“有时间的话,将那位姑娘带回家里,让我和你娘也好好瞧瞧!”
萧峰恭敬地应道:“好的,爹,您和娘一定要多加保重!”
乔三槐再次拍了拍萧峰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峰儿,我和你娘都知道,你是个有担当、能成大事的人,所以平日里我们也不怎么管束你。”
“但是,既然你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就应当尽快定下这门亲事,成家立业。”
“先成家,后立业,如此方能解决后顾之忧。”
“只要你能妥善处理好这门亲事,往后只需偶尔回来探望我们一眼,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待到你们有了孩子,若你们实在繁忙,无暇顾及,也可将孩子交由我们帮忙照看。”
言罢,乔三槐缓缓站起身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感慨道:“老了,才喝了两口酒,就头晕眼花的,我先去歇息了。”
萧峰连忙点头,随即起身,搀扶着乔三槐,朝着乔三槐所在的屋子走去。
待将乔三槐安顿好后,萧峰回到自己的房间,心中思绪万千。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一大清早肖芳背着一个小包裹,踏出了房门。
见到萧峰背着一个小包裹出来,一些与乔三怀熟识了的村民见状,连忙上前打招呼。
“哎哟,这不是不是乔三怀家的那个小子吗?你这是又要出远门呀?”
一名老妇人拿着洗衣的木盆盆中装满了衣物,一脸疑惑的看向萧峰问道?
萧峰点了点头:“是啊,大婶,在外边还有一些事情要需要处理!”
那名老妇人点了:“原来是这样啊,年轻真好,想想我一年前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不着家。
一名头白的老人来到了萧峰的面前:“乔家小子,怎么不多住两天?我家有个闺女,过两天应该就回来了,老头子,我还想让他与你见上一面呢!”
听到这话萧峰有些尴尬:“多谢了大爷,我还有一些急事需要马上处理!”
大爷摇摇头:“看来是我家的闺女与你没有缘分呀……”
就这样,在又一村中的几位长辈闲聊过后,萧峰便背着自己的包裹,腰间别着一个葫芦,牵着一匹枣红马,踏上了前往大理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