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他將郑仪视为改革派的自己人。
“今天先熟悉环境,明天上午有个新能源项目的研討会,你也参加。”
马明远走到门口又回头。
“对了,中午处里给你接风,老吴安排的。”
他口中的“老吴”自然是吴文韜处长。
马明远走后,郑仪站在窗前沉思。开局比他预想的顺利,但马明远如此高调的示好,反而会让他成为眾矢之的。
郑仪刚整理完办公桌,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
门被小心地推开,一位戴著黑框眼镜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手里捧著一摞文件。
“郑科长,我是处里的林海,负责资料室。”
年轻人声音不高,但吐字清晰。
“吴处长让我把这些送给您过目。”
郑仪接过文件,最上面是一本蓝色封皮的《江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谢谢,放著吧。”
林海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抽出一个牛皮纸信封:
“这个...马处长说单独给您。”
信封没有封口,郑仪抽出里面的文件——是《新能源產业布局规划(草案)》的初稿,上面密密麻麻標著红笔批註。
“马处长说,研討会前您先看看,有个准备。”
林海压低声音。
郑仪点头,將文件收入抽屉。
林海见状,明显鬆了口气,转身离开。
等办公室门再次关上,郑仪才仔细翻阅起文件。
这份新能源规划草案相当激进,计划五年內关停全省30%的煤电產能,转而扶持光伏和风电,而首批试点企业名单中,新诚集团赫然在列。
但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红笔批註。
尖锐的质疑,直指某些企业的技术资质和背景。
有几处甚至直接標註“周慕云”的问號。
显然,处內对这份规划爭议很大。
他拿起內线电话,拨通了林海的號码:
“林科员,能否把近三年我省能源项目的审批情况也送过来”
不到十分钟,林海就抱著厚厚一摞档案回来。
这次他放下文件后主动询问:
“郑科长还需要什么资料吗我对处里的文件比较熟...”
郑仪抬头看他一眼,突然问: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江...江东理工大学,能源动力专业。”
专业对口,却被安排在资料室。郑仪心里有了数:
“学能源的怎么在管资料”
林海苦笑:
“当初考进来时说是专业对口,后来...”
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没有背景的专业人士,往往被边缘化。
郑仪不动声色地打量著眼前的年轻人。林海约莫二十六七岁,镜片后的双眼带著一丝侷促。
“说实话,郑科长。”
他推了推眼镜。
“咱们省的能源结构转型已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