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他选择了“合作”,也展现出了相当的执行力。
各乡村的药材保障、东市集的初期协调,他都出了力。
但郑仪太清楚郭长河是什么人了。
这就是一条盘踞在县政府多年的“地头蛇”,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的“合作”,是审时度势下的自保,是利益权衡后的选择。他骨子里信奉的是“权力即利益”,是“关係至上”。
他能在规则內把事情办得漂亮,也能在规则外为自己和依附者攫取利益。
现在自己坐镇县委,能压得住他,能把他圈在“规则”的笼子里,让他发挥“能吏”的作用。可一旦自己离开呢
郑仪几乎可以预见:
一个失去了强力制约的郭长河,会迅速填补权力真空,利用他深耕多年的县政府班底和盘根错节的关係网,將“青峰模式”中那些需要持续投入、短期难见政绩的“笨功夫”边缘化,转而追求那些能快速出数字、出亮点的“短平快”项目。
甚至,为了利益,他可能重新与那些被压制的地方势力、资本力量媾和,让青峰好不容易清朗起来的政治生態和营商环境,再次蒙尘。
郭长河,是青峰未来最大的隱患,是“青峰模式”能否真正延续下去的关键变量。
必须有人能制衡他,甚至……在必要时取代他。
陈越的名字,就是在郑仪反覆权衡、多方考察后,浮出水面的。
这个从东兴镇杀出来的审计局长,有基层治理的实战经验,有审计工作培养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规则、对底线的坚守,更有敢於碰硬、不惧压力的魄力。
他是本地人,熟悉青峰的人情世故和盘根错节的关係,这既是优势,也是考验。
最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政治头脑,知道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懂得借势发力,也懂得保护自己。
把他提上来,进县政府班子,担任副县长,分管……財政、审计或者更重的担子
让他成为悬在郭长河头顶的一把利剑成为未来青峰县政府权力格局中,一个足以抗衡甚至压制郭长河的“新贵”
郑仪的手指停在了陈越履歷表“东兴镇镇长”那一栏。
风险同样巨大。
陈越有能力,有魄力,但同样有野心。
这种干部,用好了是栋樑,用不好,也可能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
他能否真正理解並认同“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