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
一个五十多岁、头髮梳得很整齐、穿著藏青色夹克衫的领导模样的男同志走了过来。
正是研究室的陈主任。
他个子不高,微微有点发福,脸上带著平易近人的笑容,隔著几步远就伸出手:
“郑仪同志!新年好啊!欢迎欢迎!”
郑仪连忙伸手握住:
“陈主任新年好!”
“怎么样还习惯吧”
陈主任的目光很温和地在郑仪脸上和那间办公室扫过,似乎想捕捉他一丝细微的情绪。
“很好,很清静。”
郑仪回答得很坦诚。
“正適合安心学习。”
“这就对了!”
陈主任一拍他的胳膊,显得很高兴。
“咱们研究室,外面看著不起眼,可脑袋里琢磨的都是省里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大文章!”
“郑仪同志!你是从火线上下来的人!你经歷的、看到的、甚至承受的,就是最鲜活、最宝贵的研究素材!甚至可以说,你本身就是一份『活报告』!”
郑仪心头一震。
他没想到,在陈主任眼里,他这个戴过“处分”、暂时“赋閒”的人,竟然是这样的价值。
“所以啊!”
陈主任的声音充满力量:
“別把这份工作看成『閒职』!这是你沉淀、反思、升华的绝佳机会!把你亲身经歷的那些痛、那些斗爭、那些深刻的教训,用你郑仪的视角、融合研究室的理论高度和全省的政策视角,重新梳理、总结、提炼!把青峰的那团乱麻,理成能看清脉络、能举一反三的经验教训!”
他眼神热切:
“你这颗脑袋里装的,可不只是青峰的矿难和几个腐败分子!装著的是基层治理、官商勾结、安全监管、权力监督……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活案例!是能够转化为完善全省治理体系、甚至影响更高层面政策制定的金矿!”
郑仪站在那里。
他原以为,自己是被安置在这里,当一个安静的、反思的旁观者。
可陈主任点破了一层他从未深入思考的窗户纸,他那些沾著血泪和泥泞的经歷,在这座看似平静的“智库”大楼里,不仅不是包袱,反而是一种极具稀缺性的价值!
“明白了!”
郑仪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背。
“陈主任!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深入研究!儘快拿出有分量的东西来!”
“好!有这个劲头就好!”
陈主任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容里满是期许。
“行了,不打扰你了!有什么想法隨时找我聊!对了……”
他像是想起什么,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带著点神秘的笑意:
“关於你党校培训的名额,已经在走流程了。安心在这儿打磨几个月,到时候去党校再『回炉』锻造一下!前途,宽广著呢!”
办公室的门轻轻关上。
房间里只剩下郑仪一个人。
暖气低鸣。
他走到办公桌前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