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我还是不太喜欢参加这种活动。”吴轼挠了挠头。
“这是不可避免的,fia也会组织不少活动。”马萨道。
意塔利大奖赛以汉密尔顿的胜利而结束。
赛会最终没有对汉密尔顿的胎压问题进行处罚。
按照梅奔方面的解释,这是因为暖胎毯出了问题,导致最初设置胎压时存在了误差。
这对于吴轼来说非常可以,因为现在他在车手积分榜上的领先仅仅只有11分了。
汉密尔顿追击的势头如此之强,不少媒体都在猜测,吴轼的积分领跑还能够持续多久
甚至有些地方还开盘了,说最快再经历几场大奖赛,吴轼就将丢掉他的积分榜领跑位置。
这种在舆论上鼓噪的声势,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也有人想要从中获利。
英媒那边非常活跃,跟吴轼有过节的bbc直言:
“吴轼将在新加坡大奖赛时终止他的积分榜领先地位。”
吴轼也不想忍受bbc,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段文字:
“bbc是个不错的媒体,如果他们能够比赛嘴巴的话,或许是他们和动物打交道久了,已经不太擅长和人类进行正常的交流了。”
这话自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地图炮开得太大了。
其余稍好些的媒体,公正预测也是认为最多两场大奖赛,吴轼就将离开积分榜首位。
意塔利媒体倒还是站在吴轼这边,认为:
“汉密尔顿的胜利来源于车队的资源倾斜,如果让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正常竞争,那么也许再过几站,吴轼仍然能够领先。”
意媒的发言很有意思,暗搓搓指责梅奔,实际上恐怕也是想梅奔因此产生些动荡最好不过了。
毕竟意媒不仅仅是会助吴轼说说话,他们更在意法拉利有没有机会咬下梅奔的一块肉来。
当然,这些媒体每场赛后都会站在支持的一方互相抨击,早已经成为了惯例。
大部分车迷也是跟在后面吃吃瓜、看看热闹。
小部分上脑的车迷则会在社交媒体上闹腾。
然而不管舆论怎么样,最后其实还是要看比赛结果。
所以当的大奖赛结束前,比赛仍旧存在诸多悬念。
而真正算是比较重磅的圈内消息,是伯尼埃克莱斯顿谴责现在f1治理过于民主化。
这影响了f1的发展。
其实他背后的目的是指责国际汽联,在f1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去设想改变这项运动。
使得这项运动面临着非常大的财政危机。
但让托德顾虑的还是比较多,不管是成立战略集团,还是说以协商协议的方式来拟定制造商的技术标准。
实际上也是为了统筹各方的利益。
f1这项运动过于耗费金钱,为了让一项运动长盛不衰,必然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它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保障参加这项运动的各方的利益。
因此,国际汽联在其中非常难做。
而在新加坡大奖赛到来前一周,苏门答腊岛发生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