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圆满的强大人物,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倒是个硬骨头……..”陆玄唇角微扬,眼底却无半分笑意。
没办法,原身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差,号称大虞国第一奸宦。
朝堂上,文武百官每天上奏请求皇帝将原身赐死的奏折,早就堆积成山,几乎都要淹没整座金銮殿了。
泛黄的宣纸上墨迹未干,密密麻麻罗列着对原身的诅咒。
这些奏折的内容倒是出奇的一致——无一不是请求圣上赐死他这个“大虞第一奸宦”。
每一本奏折,都在诉说着朝臣们对原身刻骨的恨意。
这些奏章若是铺展开来,怕是能绕皇城三圈不止。
其中记载的死法之丰富,怕是连刑部最资深的刽子手都要自叹弗如——
从最寻常的鸩酒、白绫,到极具创意的“五马分尸”“千刀万剐”
再到那些闻所未闻的“点天灯”,“人彘之刑”,可谓样百出,层出不穷。
朝堂上的口诛笔伐也就罢了,更可笑的是江湖中的风评。
茶余饭后,说书人最爱讲的,便是这位东厂督主的“丰功伟绩”。
在这些茶楼酒肆间流传的秘闻,比朝堂的奏折更令人毛骨悚然。
江湖人口中,原身的名字如同一道阎王催命符,所到之处腥风血雨。
名动天下的江南才子,阖府上下七十二口,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横尸庭院,连尚在襁褓的婴孩都未能幸免。
镇守边关的忠良武将,被构陷通敌叛国,三族尽诛,家中女眷被掳至暗巷,受尽凌辱后曝尸荒野。
更有那以仁义著称的武林大侠,因一句仗义执言,竟被挑断手筋脚筋,当着妻女的面被开膛破肚。
而他的妻女,在惨遭非人折磨后,被倒挂在城门之上,成为震慑江湖的血色图腾。
桩桩件件的惨案,都烙着原身的印记,让这“大虞第一奸宦”的名号,实至名归!
殊不知,他身为一个东厂督主,只不过是皇帝的刀罢了。
那个所谓的江南才子,时不时来上一首讽刺皇帝的诗词。
每月在诗会上赋诗一首,字字句句都在讥讽今上好大喜功。
类似什么“朱门酒肉臭”,什么“战士军前半死生”,就差没指着皇帝的鼻子,大骂昏君了。
龙椅上那一位表示,他头都大了!
虽然你说的都是真的,但是也不能当众说出来啊。
我堂堂一个皇帝,九五至尊,我不要面子的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这些读书人偏要仗着几分才学,把至高无上的天家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今日能写诗讽谏,明日就敢聚众请命,长此以往,君威何在
若天下文人皆如这些才子一般,肆意嘲讽、妄议朝政。
将皇帝的治国方略贬得一文不值,把朝廷纲纪视若无物。
如此一来,朝堂政令如何通达四方
臣子又怎会尽心辅佐百姓见贤良不尊君上,势必也会生出轻慢之心。
长此以往,大虞国的江山基业将摇摇欲坠。
最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