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不在本地。若是战死殉城还好说,可要是从贼了,家眷妻儿都不得保。”
说罢,又主动宽慰道:“而且,我看这汉贼大军兵力不多,想必非是汉贼主力,南康府城应当是还在的。我们再让城中士绅富户多捐一些钱粮,总能把县城守下来的。”
“也只好如此了。”高博点点头。
陈煦又说:“这劝导士绅富户捐粮,就都交给文若兄了。”
高博拱手:“一定尽力而为。”
这二人是打算硬着头皮守城了,还是没见识过汉军战力,觉得自己坚持一下,总能守得住县城。
害怕这样不保险,陈煦又亲笔写信,让人出城快马加鞭,去南昌府请救兵。
巧了,汉军也是刚刚南下,把建昌县给围住,还沿着建昌县城,又把修水河给封堵。
陈煦派出去南下搬救兵的信使,走到半道上就被汉军探马逮住,救兵怕是短时间内都来不了了。
却说高博作为县丞,平时应该是要避嫌,做个甩手掌柜。可现在战时,陈煦身为县令要主持守城防务,德安的新兵可不比南康府的新兵好到哪里去,那劝说大户们捐钱粮募兵的事情,就只能靠高博去干了,其他人都没那个面子分量。
高博首先直奔陈氏家宅,拜见陈家族长。这陈家可了不得,县中呼为德安义门陈,为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拆分后留在德安县的后裔。
虽然义门陈早在宋时,就因为家族太过庞大,而被北宋朝廷强制分家迁移,但其声望家族依旧还是地方一霸。
就连德安县的本地士绅,很多都以德安县有个义门陈氏家族在此,而感到与有荣焉。
陈家也非常懂得利用祖辈名望,跟德安县本地士绅都相处融洽,只论在德安县士绅中的影响力,甚至连县令陈煦亲自来了,都得礼敬三分。
高博一进大门,就看到两行显眼家训“忠孝节义为本,耕读奉公为家”。
陈家老族长已经扶着拐杖出来,见到高博还要行礼,但被高博上前抬手扶起:“老先生不必如此,晚辈可受不起老先生大礼啊!”
陈老族长眼神浑浊,说道:“不知大人此来所为何事若是为捐输钱粮,我陈家已经前后捐输上千两白银,族中子弟人口太多,实在是有些负担不起,还望县丞能够高抬贵手。”
这话说的高博非常尴尬,可再尴尬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汉贼已至德安县城外,陈县台怕城中守军难以守住,就想再多募集一些士卒……”
陈老族长说道:“陈家已经无钱,还望高县丞、陈县台能够高抬贵手。”
高博也说:“陈县台只是想要陈家能做个表率,而且汉贼要是打破了德安县,那陈家在外的上万亩田产土地,可就都没了,这汉贼是会分士绅之田的。”
陈老族长回道:“既是做表率,那老头子我就个人掏腰包,再捐一百两吧!之前捐输的一千两,已是让族人颇有微词。”
老头子个人掏腰包,还就给一百两,只有前面一千两的十分之一。
这银子就算陈老族长好意思给,高博自己都……只能好意思拿了,不拿的话那是真一点银子都没有了。
“那就多谢陈老族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