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允许英国的商人自由贸易,我可以回去劝说公司,对您的军队进行资助,让您能够早日掌控这个国家。”
好傢伙,这是真爽快啊!
聂宇还什么条件都没答应,亨利就已经准备要劝说东印度公司,主动介入这场战爭了。
歷史上实际也差不多,太平天国只占了东南半片,地盘甚至不如大汉现在的大。英国人都敢去找太平天国谈判,愿意支持太平天国推翻满清,只要事成之后平分中国。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出手,可能要的没那么多。毕竟鸦片战爭还没爆发,英国人还不確定满清外强中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条件什么的还很保守。
虽然这个保守的条件也已经相当过分,乾隆拒绝开放通商,有闭关锁国的目的,也有马戛尔尼实在贪得无厌,给出的要求完全就是《南京条约》的翻版,区別就是少了战爭赔款。
亨利主动提出,可以劝说东印度公司资助大汉,那真不是在吹牛。
能跑到远东来做生意,甚至赔本了都还没跳海,明显家底和背景不一般,跟公司的高层有关係也是理所当然。
至於能不能成功
大概率应该会成功,因为东印度公司撑不住了。
就在美国独立战爭爆发,英国打输了的第二年,为了弥补財政亏空,英国政府首次对东印度公司开刀放血。
先是宣布东印度公司的一切战爭行为及买卖行为,必须遵从政府和王室的意志,而非是公司自己的意志。
这让东印度公司的高层委员会激烈反对,因为这等於剥夺了东印度公司原本具备的战爭权和自由贸易权,今后打仗殖民都需要获得政府和王室许可,这让公司的股东难以接受。
然后,反对无效,英国政府派去殖民大臣,对东印度公司进行监管控制。
此后,又隔几年签发一道法案,持续削弱东印度公司,扩大殖民总督的权利。
可以说,时代在变化,世界格局也在变化,东印度公司这种旧时代的產物,已经走向了它的末路。
就拿东印度公司的大本营,印度殖民地来说,印度总督现在已经可以不顾公司委员会的决策,强行发动或停止战爭,这在曾经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为了解决公司的困境,重新拿回被政府收走的权利,东印度公司这才策划了之前的马戛尔尼访华。
期望能在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打开贸易渠道,让公司的財政重新收支平衡,再用赚到的真金白银维续贿赂內阁议会。
可惜,马戛尔尼的访华失败,让东印度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
要是这时候大汉能摆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肯定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