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新的宫殿,甚至大兴土木去建寺庙道观享受,这银子就得汉王自己的内库掏钱了。
这些个财政支出规矩章程,都是聂宇刚刚称王第一年,跟内阁各部一起反复商议制定。
没别的目的,就是在给后世子孙留下合法的皇室财政用度后,再用法度来控制皇室对国家财政的不合理消耗。
别管有没有用,立了规矩控制不住和不立规矩不控制,那是两码事。
解决了拆满城的麻烦事,接着又是户部尚书林文昌上前:“大王,臣经过这段时间在南京的汇总,已经基本理清南京目前的丁口赋税情况。南京虽是大城,人口众多,但冗余人口也更多。”
“怎么说”聂宇问道。
林文昌说道:“这就要先说到江南了,自前明开始,江南就有繁华之地的美誉,又是扬州瘦马、又是秦淮八艳。如此繁华的江南盛世下,回报换来的,却是江南百姓的怨愤和游民乞丐盛行……”
聂宇皱眉打断,“等等,百姓怨恨先不说,乞丐盛行又是怎么回事”
别的城市乞丐多,他都能够理解。
南京可是大城,又是长江沿岸重镇,前明开始这里还是都城,哪里来的那么多乞丐
林文昌回答:“因为百姓活不下去,活不下去就怨恨,活不下去就当游民乞丐!”
“……”
“还有呢”
林文昌接着说:“自前明开始,南京就是繁华大城,又靠近长江沿岸,所以南京一直以来都是富庶城市。但同样的,这里也有满城和旗人的存在,要供养满城和旗人,少不得要压榨南京的财政。而且,伪清延续前明政策,江南作为北京的漕运后方,自然要对南京始终实行高压统治和赋税重役。包括南京在内,整个江南的赋税徭役都是全国最重。”
这是真的,自前明开始,南京的赋税徭役只有增加,没有缩减。
就算遇到了灾年或者节日庆典,皇帝高兴加恩天下免赋免税,都会额外补充一句“南京不在此例”。
这也是明清两朝的政治惯性,明清两朝定都北京,需要江南漕运的持续输血,就要对江南持续重税压榨。
江南虽然是种制丝的,但这里可是要收漕粮的。
伪清其实都算好的,因为已经实现了白银作为赋税的主体,前明开始那是不用银子,纯收粮食赋税。
江南农要先卖了,换来银钱,再去买粮食交税,差价能把人坑死。
而且,就算到了现在的伪清,看似用了白银替补赋税。
可就真的公平了吗
公平个蛋,农确实不用卖买粮食了,但卖的银子变少了,要交的漕银变得更多了。
不是加了几成,而是加了几十倍。
毕竞,我大清可是到现在都还在收前明的辽饷(明朝打满清收的摊派)。
这么搞下来,农的负担直接压到喘不过气,自清初开始,江南的土地兼并就在急剧膨胀。
哪怕雍正改革,实际效果就只是缝缝补补,而且雍正就在位十三年。
雍正死后,改革立马停止,到了乾隆朝直接变成江南士绅地主的狂欢。
到了现如今,就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