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北伐(1 / 5)

第426章 北伐

(完了吧三角洲,感觉没啥意思)

兴华三年,夏。

北方汉军正式动兵了。

先是屯兵高邮州的第五师,接着凤阳府的第二师、光州的第七师,三路大军水陆并进,发动北伐。

经过了年初扩军以及阅兵整编后的汉军,又变得不一样了。不仅军队规模变得更大,而且编制上也更加正规化。

前几年的汉军虽然明确了师镇团营,并且全面装备火器大炮,开始往近代化军队快速过渡。

但也因为过渡的速度太快,没有一点缓冲时间,再加上汉军几乎连年打仗,导致各路汉军还是保留了很多旧式军队的陈规习惯。

今年汉军全面扩军,正规军的编制一次性扩充到了十三万人,而且后面还要继续扩军,起码扩军二十万才会停下。

聂宇遂即下旨兵部和都督府,对军队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现有的番号编制保持不变,但新增了骑兵师、山地师番号。

同时海军地位得到抬高,海军和水师之前是平起平坐,但今年以后,水师并入海军下属,水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合并,改为海军大都督府。

然后,还有“师镇团营”四级编制,这是基本军制,没有更改,但文教官制度的变化却是很大。

此前的文教官,虽然汉军各师都有配置,但这些文教官在各师的数量不定,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编制。

只是约定俗成在汉军各师都分了一些,协助做些军队士兵的思想工作,战前鼓舞士气,甚至攻下某个城镇后临时充当安抚百姓的文职官员。

今年的军制改革下,文教官制度得到正式确定,下放到每营必须有一名文教官。

按照汉军如今的扩军速度,要扩军到二十万正规军的话,那光是文教官就要有起码2000人,约等于汉军一个正规镇的人数。

用来培养文教官的讲武堂,已经分别在湖广、江西、安徽等省设立,就连闽粤都有了汉军的讲武堂。

而且,所有汉军师镇的旗号,正式统一为赤色汉字旗,不允许再有以师镇武将姓氏为旗号出现。

这当然不是聂字在针对杨遇春,杨遇春归顺之前的汉军,因为军队规模太小,就那么几路师镇,所以各路汉军武将用自已的姓氏代替番号大纛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本身也是中国古代军队的老传统,若是武将本身很厉害,甚至威名赫赫,那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遇春打廉州府的时候,就用了一杆“杨”字大纛,吓得廉州府官民光速投降,生怕把这尊杀神惹毛了屠城。

不过现在,汉军已经全面走向近代化,火器的装备比例越来越高,而且线腔枪和各种先进火炮的出现,也让汉军与这个时代的热武器出现代差。

武将的个人勇武对汉军整体而言,已经没那么重要,所以军队旗帜也必须统一化了。

杨遇春倒是没有因此受到责罚,只是聂宇亲自写信安抚提醒了一下,同时杨遇春又被并进山地师,他的个人勇武放到山地师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大运河上,杨芳已经亲率第五师经高邮坐船北上。

虽然清军已经

最新小说: 李世民穿越扶苏 晋中镜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汉楚 亮剑:空战从1940开始 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 重回阴湿师兄殉情前 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 终年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