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酒旗在霞影中若隐若现,恍惚间似能闻到千年前遗落的仙酒醇香。
如今若立于渡头,听老船夫讲起流霞与仙人的传说,看云霞在水波中聚散,便知古人为何言“一入流霞渡,不思凡尘归”。
而整个飞仙最权威的教派九穹教就在流霞渡的一个名叫[青雀台]的地方,具体来说那是一座很高的山,而那座山三面环水,被誉为“海上仙山”。
青雀台又被叫做“山海之间的仙阶古刹”,它坐落于东海之滨的“不周崖”之巅,此峰拔地千仞,三面临海——
东、北两面是苍茫无垠的碧波,惊涛拍岸时卷起雪浪千重,水雾弥漫间,海天仿佛融为一体;
西面则是深达百丈的“归墟海渊”,墨蓝色的海水终年翻涌,传说海渊底部连通着幽冥地府。
唯南面有一条凿刻在悬崖上的“云梯磴道”,共九百九十九级石阶,蜿蜒如苍龙腾跃,是通往台顶的唯一路径。
石阶两侧悬着铜铃,山风掠过便叮咚作响,声传十里,仿佛神鸟振翅之音。
因三面环海的奇绝地势,青雀台常被世人称作“海上仙山”。
每逢潮汐涨落,海水漫过崖脚,整座山峰便如浮于碧波的蓬莱仙岛;
若逢大雾弥漫,云海在山腰翻涌,台顶的殿宇若隐若现,恍若青雀神鸟乘云而来,停歇于沧海之上。
台顶面积约百亩,由花岗岩铺就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主殿“青雀金阁”。
殿宇以紫檀木为梁,琉璃瓦覆顶,檐角悬着青铜铸成的青雀风铃,每只风铃都雕刻着神鸟振翅的纹样。
殿内供奉着三尊玉像:中为开派祖师“青雀真人”,左右分别是手持玉简的“司命仙官”与背负葫芦的“药王仙君”,像前香炉中终年焚烧着南海鲛人所献的“返魂香”,青烟袅袅,直上云霄。
金阁之外,环布着三十六座修行静室,皆以青砖砌墙、茅草覆顶,看似简朴,却暗合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的方位。
静室之间以鹅卵石小径相连,路旁种满了“忘忧草”与“九节菖蒲”,花开时节,紫白相间的花瓣随山风飘落,与海上吹来的咸腥气息混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清冽香氛。
最令人称奇的是台顶边缘的“升仙台”——那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巨型磐石,表面刻着蝌蚪状的上古符文,传说修为圆满的掌教真人会在此踏阶而上,磐石便会腾起祥云,托举真人飞升天界。
据《青雀台志》记载,开派祖师青雀真人本是东海渔夫,一日见青羽神鸟衔来玉简,内藏《登真宝箓》,遂在此结庐修行。
真人羽化前,曾于升仙台留下谶语:“青雀三鸣,仙阶自现;凡人登此,可脱凡尘。”此后千年,青雀台历代掌教皆以飞升为终极修行目标,民间流传着诸多玄奇故事:
衔符之谜:传说每任掌教继位时,必有青雀神鸟衔来金色符篆,符上所书即为登仙之法。
北崧年间,第九代掌教清虚真人曾在升仙台留下“见台不见阶,见阶不见仙”的石刻,后人猜测,登仙之阶并非肉眼可见,需以修为化形。
沧海仙踪:明真年间《海槎余录》记载,有商船遇风暴漂至不周崖下,见青雀台顶金光万道,隐约有真人乘青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