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三点钟,中路总指挥孙良成向各部下达了撤退命令。
命令各部,于今夜十点整后,撤出防御阵地,经洛阳撤回潼关。
在这之前,刘鼎山的整编师,已经提前一天退回登封附近,在峨岭口构筑防御阵地。
准备依托山地地形迟滞中央军的追击,掩护西北军主力西撤。
原本,孙良成是打算让刘鼎山的两个旅,直接接替西北军原有的防御阵地。
不过,刘鼎山在回去开会商讨断后事宜时,李缙和李汉章共同提议,将防御阵地放在峨岭口。
峨岭口,位于登封市西北,地处嵩山余脉与豫西平原交界处,是洛阳至郑州的交通要道。
这里山势陡峭,道路狭窄,两侧高地可俯瞰整个谷地,是理想的防御阵地。
于是,在与孙良成当面沟通后,孙良成同意了刘鼎山的提议,命令部队推迟一天撤退。
根据峨岭口的山地地形,刘镇庭打算采取纵深梯次配置。
命令,李缙率领的第一旅守峨岭口主峰(海拔约 680 米),以第 1 团控制制高点,第 2 团沿东坡构筑三道堑壕。
李汉章的第二旅,防守西侧峡谷(宽约 200 米),以第 4 团前出至峡谷南口,依托两侧山体设置交叉火力点;第 5 团在峡谷北口构筑战壕、防御阵地。
两旅各守一处,可成犄角之势。
追兵如果想要过去,必须得拿下这两个高地。
一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