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这个消息。”
“而且,这个整编师,已经提前一天在峨岭口构筑了阵地。”
谭道源听后,心中一沉。
他连忙走到地图旁边,仔细观察峨岭口的地理位置。
峨岭口,位于嵩山余脉与伊洛平原的交界地带,是洛阳通往许昌、开封的必经之路。
其地势险要,两侧山体陡峭。
中间仅有一条狭窄谷道可供通行,形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天然屏障。
这种地形,使得他们若想要突破,就必须得集中兵力正面攻坚,难以实施侧翼迂回的战术。
可要想追击逃亡豫西方向的西北军,他们就必须得拿下峨岭口。
因为除了峨岭口这条路,只能是翻越嵩山的主脉了。
这条路就更不可能了,当时那种情况下通行条件极差不说,重型装备还无法携带。
他们如果选择这条路,不仅行军速度缓慢(每日仅能推进 15-20 公里),通过兵力又有限,还很容易遭到伏击。
所以,谭道源再三与一众参谋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能选择强攻峨岭口。
但是,刘鼎山的整编师现在占据了这个有利地形, 51 师想要突破他们的防线将会非常困难。
先不说能不能拿下峨岭口,光是这个损失,就不是谭道源能承受的。
谭道源对着地图思索了许久,眉头越皱越紧。
最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神情凝重地感慨道:“他妈的,这刘鼎山不是老北洋吗?什么时候这么有勇有谋了?竟然还知道把防守地点设在了峨岭口。”
对刘鼎山的情报,谭道源知道的是少之又少。
只知道,刘鼎山是老北洋出身。
在半年前,还是洛阳下面嵩县的一个杂牌混编旅旅长。
苦恼归苦恼,可要是把主攻让给中央军,他谭道源又不甘心。
毕竟,之前丢失巩县火车站,又死了一名旅长,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