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杨村西北约两公里外,一座植被茂密、地势还算平缓的小山坡上。
本应该随大部队撤退的洛阳城防司令、整编师刘鼎山,竟然出现在了这里。
在他身后,站着三旅旅长杨家俊上校、白俄团团长米哈伊尔上校等其他骑兵军官。
按照计划,原本应该是杨家俊负责带领骑兵,对追击的部队发起突袭。
并在突袭成功后,立刻撤退返回洛阳。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事情变化的太突然了。
51师和四十八师的部队,竟然同时越过了峨岭口阵地,共同发起了追击。
这让寻找机会的骑兵,不敢贸然发起突袭。
至于刘鼎山为什么在这,纯粹是咽不下今晚被突袭这口气。
脾气执拗的他,执意要带队完成一次突袭,找回面子后再走。
面对刘鼎山的决定,任杨家俊等人磨破了嘴皮子都没用,最后只能听他的。
看着正在用望远镜打量敌情的刘鼎山,杨家俊思虑再三后,忍不住再次提醒道:“司令,不行咱就撤吧。”
“再不撤,我担心回头回去的路上,再遇上晋军。”
刘鼎山头都没回,张口就训斥道:“撤什么撤!你胆子怎么那么小?啊?”
这时,刘鼎山通过望远镜,注意到原本灰暗的杨村,再次灯火通明了起来。
灯光下,中央军的士兵们催赶着马车,源源不断的朝杨村内驶去。
不一会儿,就看到很多通信兵正在摆弄天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