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
刚写完这一句,墨迹还未干,周围就发出了一阵尖锐的警报声。那先前在大门口给他介绍了三扇大门意思的“看门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警示张青道:“此句涉及抄袭,你现在还有两次机会~”
张青“啊~”的一声,吓了一跳。待听清楚这熟悉的警示声内容时情绪突然激动起来,很是不服气:明明刚刚通过那个“套路”一词,断定了咱俩是两个世界的人,文学作品之间应该毫无联系啊。而现在自己所借鉴(抄袭)的这首诗毫无疑问是我们地球上华夏古人写的,和你们这个世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怎么地你凭什么说这涉及抄袭了?
前面我们就已经知道,这“看门人”可以看透张青心里所想,此刻也不例外。张青脑海中刚刚把这不满和不解的情绪生成,那“看门人”已经知晓。轻笑道:“喏,让你知道个明白。就在这书架第二排左起第三本书。你拿来看看!”
“看就看。”张青撂下这句话,按照看门人的提示,起身去寻觅那本书。好容易找到,刚一抽出来,看到那封面,顿时老脸一红。再没勇气抗议,老老实实地把书籍复又塞回去,坐回原位上——原来这书不是别的,正是一本《唐诗三百首》——这可真是打嘴跌牙,丢人现眼了。
好吧,没办法了。看样子这条路行不通,张青立时显得有些绝望和无奈。这考验场把咱的路子都堵死了,丫的,这不是要了俺的小命了么?古诗词那么高贵、典雅、需要多年浸营、还需要很大天赋的玩意。别说自个只是一枚受了现代教育,对这些平仄、诗韵、典故和运用技巧两眼一抹黑的现代量产型大学生。就说这五言律诗,放到古代,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古人来写,又有几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事到如今,张青只得强迫自己的脑袋,硬拼凑出来一首看得过去的诗句,也好过交个白卷吧。于是,张青搜肠刮肚,把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但凡想得起来的古人诗句,再混杂着一些俚语和顺口溜,东拼西凑,凑出了这么一首:千山人踪灭,万物神寂寒。吾心照沟渠,只愿得一仙。
待一字一字地把这所谓的“诗”给凑齐,张青只觉得大汗淋漓,像是跑了一场马拉松,全身酸痛无力,骨头也像是散了架。行了,就这首吧,打死俺俺也再也作不出别的啦。再尝试着通读一遍,觉得好像还挺有点意思。不免有些希翼又有些忐忑地在脑海里询问道:“前辈,怎么样?这个算不算过关了?”
那“看门人”的声音却久久没有响起,倒让张青心里七上八下。
不知度过了几多时间,那“看门人”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却带有一丝模棱两可,不敢确定的语气,“咳咳,这个诗,好像还行吧~”
“咦,”一听得这个评价,张青顿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