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刺史的办公处所。
现在,司徒、彭城王刘义康就住在东府城,虽然他还不是扬州刺史。
东府城南邻秦淮河,其西侧是穿越建康城而过的青溪。从东府城到都城东侧偏南的清明门外的青溪沿岸,是景色优美的风景区,那里布满了世家大族的园林邸宅。二十一岁的司徒毕竟是年轻的,他每每走过从东府城到清明门、从清明门到东府城这段路的时候,看着那些仕族豪门的华丽气派,他都觉得……毕竟,东府城也属皇家。它年久失修,和那些仕族的豪宅相比……
当彭城王把想要改建东府城的愿望告诉了皇上之后,刘义隆就和他谈起了四十年前王彪之的故事:
其时谢安与尚书令王彪之共掌朝政。见宫室毁坏,谢安就想重建它。王彪之说:“中兴之初,元帝、明帝在东府城即位,环境极其简陋;苏峻之乱,成帝以兰台政事堂为宫室,因难蔽寒暑,这才重建宫室。和汉魏的宫室比,如今的宫室的确俭而狭,但不再简陋,只须做一些增益修补就够了。再说,当今强寇未灭,正是休兵养士之时,何必大兴土木,劳扰百姓呢!”谢安说:“宫室不壮观,后世会认为今人无能。”王彪之说:“掌天下事,应保国家安宁,朝政公允,怎能以大修宫室为能呢!”谢安无言以对。直至王彪之病故,宫室都未作改建。
彭城王的意图,与刘义隆务求节俭的作风不相一致,刘义隆就用王彪之的话来阻止他。后来彭城王降低了要求,说只是对东府城作一些修修补补,并非要作伤筋动骨的改建,刘义隆就不好再说什么,加之入京后的这段时间里,彭城王又的确表现出了卓越的吏治才能,深得朝野赞誉,于是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在挖掘东府城城北的沟壕时,军人们意外挖出了一座不知哪个朝代的古坟。坟中除了材瓦铜漆之外,还有甘蔗节、梅李核子以及瓜子瓣,又有用以殉葬的木偶二十余枚。
彭城王就把这无名坟的主人改葬在东冈,用猪、酒来祭奠它,又让法曹参军谢惠连写了一篇《祭古冢文》。祭文文辞优美,深得文士们的赞赏;不仅如此,后来连皇上见了,也赞赏它,且说谢惠连是谢氏又一文才,当然,皇上也没有忘了赞赏彭城王为无名坟改葬的善行。
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其父谢方明在高祖代晋称帝以后升任侍中,永初三年出任丹阳尹,后来转任会稽太守。谢惠连幼时即聪敏过人,十岁能文,深受族兄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在少帝时受徐、傅排挤,于是辞官东归为山泽之游,这时谢方明正任会稽。谢灵运在拜访叔父时,对谢惠连大加赞赏:“阿连有如此了不起的才情,而阿父把他看作庸常之辈,可惜可惜!”于是邀谢惠连同为山泽之游。时人把他和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璇称为谢灵运的“四友”。
谢方明视儿子为庸常之辈,是因为他觉得其子为人轻薄:惠连曾经爱上其父属下的一个叫杜德灵的郡吏——即古人所谓“龙阳之好”。元嘉三年谢方明死后,惠连又为杜德灵写了十多五言诗,不久这些诗又被好事者传抄而流行于世。尽管他出身仕族,但当权者因他有龙阳之好而弃之不用——同性恋在今天尚且不被看好,在那个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直至成年,他在仕途上仍然一事无成。
等到随谢灵运东游,谢灵运对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