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代帝王刘义隆 > 第五十章 诗人谢灵运的末路(一)

第五十章 诗人谢灵运的末路(一)(2 / 3)

,用家中资财寻求刺客,后来终于找到一个能使用一百二十斤大铁椎的力士。听说秦始皇开始东巡,张良和刺客在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伏击他,但误中他的副车,刺杀未果。鲁连,即战国时齐国的鲁仲连。赵孝成王的时候,秦军包围了韩国的上党,上党投降了赵国,秦又出兵进攻赵国,并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队四十万人,随即进围邯郸,赵国形势危急。在这种形势下,赵、魏两国的君臣有意尊秦为帝,鲁仲连极力劝阻,誓不以秦为帝。

在谢灵运看来,自己的先人们,尤其是在保卫国家的肥水之战中立有大功的祖父谢玄等人,都是晋世名臣,自己也是在晋世袭封康乐公爵位的;而刘氏代晋建宋,别的姑且不论,单就自己从公爵被降为侯爵这一点来说——虽说那不过是改朝换代时依旧例行事,难道不多多少少让人品尝到了一些亡国的滋味了吗?那郁积胸中的,怎能没有“鲁连耻”和“子房奋”呢?

但是谢灵运的所谓“造反”,既无益州官逼民反的环境,其自身也无赵广等人善于煽动民情的计谋,或者换句话说,他的本心并没有像赵广等人那样真心要拿刀拿枪和官府对着干;他的所谓“造反”,不过是一个失意的贵族,或者说是一介满腹牢骚和怨气的诗人的一时性起。因此,官府在捉拿这样一个一无装备二无规模的谋反头目时,不过就像捕捉一只从栏圈里跑出去的羔羊似的,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接下来的日子,那个几十年来一直心高气傲藐视众生的康乐侯谢灵运,只能蓬头垢面地坐在槛车里,伴随着吱吱哑哑的车轴声,缓行在通往京都廷尉的泥泞的路途上。一路上,免不了农人的好奇观望,行人的指指点点,以及驿站商旅的围观叹息。

到了京都,谢灵运就直接被投入廷尉;随后廷尉奏谢灵运率众造反,罪当斩。

刘义隆接了奏折后想着他的诗、书“二宝”,爱惜他的才情,又想起他前后所受的怨情和委屈,脑中只有“诗人造反”这几个字,于是只想免了他的官职、关他几天煞煞他的傲气让他好好反省反省便罢。但这时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司徒彭城王刘义康却对此不依不饶了。他特意从东府城赶了来,就是要确定此事的。他见皇上有意宽恕谢灵运,一向不爱诗文的他偏偏拿出了谢灵运在临川所写的反诗。

任何人的宽容都是有限度的。

刘义隆看了那短诗,沉默着,再不称“宝”,只是轻轻地念叨着“子房奋”、“鲁连耻”,这不是在对抗取代晋氏的刘宋王朝吗?他的脑中又掠过几年前那个不愿在诗抄上写上刘宋年号的陶渊明。这是诗人的脾性,还是代表了那些对亡晋仍然怀有心结的失意者的心愿?

站在一旁的彭城王于是再加一把火:

“诗人造反不可怕。如今益州虽然渐趋平定,贼程道养、赵广等人仍然逃亡在山中。前日益州来报,赵广部将张寻又攻破了阴平(治所在今四川江油东北),且与程道养再度聚合;帛氐奴又围攻广汉,西蜀并未彻底平定,而谢灵运又在江州兴风作浪。谢自身不可怕,但若有人以此为名借机生事……杀一诗人,于国何损!”

这才隔了几天,谢诗人又添麻烦,刘义隆犹豫着。

此前,出任荆州刺史的临川王刘义庆因爱好文史,撰写过《徐州先贤

最新小说: 别惹她!墨爷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蓝钰茗烟 大成风华之绝响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炼狱之刃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救了我的命,就留在我家当姑爷吧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小房东【香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