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黄粱三国 > 第三十七章 书院故事

第三十七章 书院故事(3 / 5)

资格开始在颍川书院交流讲学了。

而吃了亏的陈群并没有记恨张松,反而热情的和他交上了朋友,两人没事就凑在一快交流交流。所以王奇才能在陈群的房中看到张松的影子。

晚上,王奇单独一个人拜访了陈家的老家主陈寔陈仲躬。

在昏暗的烛光下,王奇向这位党人名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只是陈寔也沉默了一阵,但不久就放心的一笑道:

“唉!令尊王公与我们是同道中人,季云也不算外人。这虽是家丑,但说与你听也无妨!”

王奇并没有作答,只是期待的望着陈寔。

“季云可知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官僚、儒生中出现一种评品人物的风气,称之为清议,善于清议者被视为天下名士,他们对人物的褒贬往往能决定社会的舆论,并能影响到官员仕途的进退。在当时政治极端**的情况下,清议在士大夫中间,是能起到浊清扬善的作用的。而在东汉的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刘秀和刘庄是成年人做皇帝,别的要么是孩子,要么还是婴儿拉来充数,而真正的大权是在阉臣手中,有时也在外戚的手中。在太监的控制下,士大夫的仕途是被阻塞的。至桓帝时太学士约有三万人,然当时的情形是如时人语:“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种局面使得太学清议是集中在攻击**的朝政和宦官。官僚、儒生集团的斗争,给宦官以很大的威胁。因此,宦官集团寻机进行报复,他们动用酷刑逼供牵引同党,企图一网打尽。“钩谓相牵引也”,所以,对这些党人也称“钩党”。后来皇帝迫于舆论压力,释放了党人,但把他们遣送还乡,“禁锢终身”。这就是“党锢之祸”!在汉桓帝和汉灵帝在位期间,一共发生了两次。

这些王奇当然早就知道了,当下就点了一下头,表示自己知道。

“老夫就是当年的党人之一!”陈寔说到这儿脸上显出自豪的神色。

但随即神色一变,黯然叹道:

“唉!只是谁又能想到党人中还有党人呢!”

王奇听到这儿已经大致有点猜出是怎么回事了。

果然,随后陈寔慢慢说出的经过,证实了王奇的猜测。

清议固然有它抨击宦官这样好的一面,但是其动机和目的其实是有点不那么纯洁的。党人之议的形成,其实是有很强的集团色彩的,党人都喜欢以公论来标榜自我,排斥异己。随着清议之风越强,这种不良之风就越盛,而这种对异己排斥诋毁,对自己偏激浮夸的行为,使士大夫们按照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个的小集团,在和宦官们争斗的同时,党人内部也在进行着争斗。而司马徽之所以离开颍川,就是因为和荀陈两家有不同的观点。

其实他们的不同观点也正是当时士大夫中的两种主要的观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那还得从清议的发起人说起。发起人是谁,发起人是太学生和郡国生徒,是刘氏宗亲。党人的代表“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陈藩,李膺等人是原来的太学生和郡国生徒,刘表,刘贷德等人是汉室宗亲。不同的领导者,持太学生他们的,而司马徽和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等人士支持汉室宗亲的。司马

最新小说: 王朝的腐朽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万兽之国(H) 乖,再让我亲一口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冷书生(一受多攻)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歌影山河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