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了。因为很多东西,不但是闻所未闻,简直就是匪疑所思。
王奇开头讲的物理常识也就是一些什么力的作用原理呀,杠杆原理呀之类的东西,大部分学子对这些物理常识并不感兴趣,认为知道了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用处,反倒对王奇后面说的一小部分化学知识却是十分感兴趣,认为这可能跟炼丹之术,长生之术有关。这些化学知识很简单,也就是讲一下什么氧气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之类的东西,但学子们却对二氧化碳在沉淀过的石灰水中的反应这些东西十分感兴趣,纷纷找机会做试验,王奇的这本书到是在无意中激发了学子们的试验热情。后世在称赞颍川书院的实践之风时,往往会提起这次王奇写的这本《格致》。
其实本来学子们也不会这么热衷于试验,实在是因为王奇第一本书中的内容,已经被大家在纸上证明过了,所以大家对这次需要实物证明的东西很感兴趣,想知道王奇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是换作别人的话,这些奇谈怪论,早就被大家撇在一边了,根本就不会对其加以理论。但这其实也是王奇的一种策略,先是提出很容易验证的数学,再是提出需要稍微花一点功夫才能验证的物理化学,然后才是提出得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验证的地理。最后才是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自己的政治主张。给大家一个过程,让他们认为王奇提出的就是正确的。通过不断被证明是正确的,让人们对自己提出的政治主张不加怀疑,这就是王奇的策略。如果是直接提出的话,估计唯一的下场就是,失败!
不过,大部分学子对前面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对前面的内容不感兴趣,实际上,真正的才能之士,都对前面的内容更感兴趣。当然,这些才能之士可也没想过直接就去验证那些物理知识,他们只是看到这些知识可以在军事、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了这些知识的应用,对于军事上取得胜利,建筑上取得突破,都将有重大的影响。反倒是后面的内容,他们认为又是神秘学的内容,只不过是炼丹士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清誉之士,当然是不愿意参与其中的。
总的来说,第二本书还是在整个书院引起了轰动。第一本书的时候,虽然大家也很好奇,但是基本上也就只是在书上在纸上验证一下王奇的知识理论,但这回可就不同了,物理化学知识全都要事物才能验证的,所以最近阳翟城中的木匠和石灰匠,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书院中的学子和名士们都到他们那儿定购了一批用于做实验的东西,等这些匠人们把东西做好了,就直接送到书院,书院的学子们马上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试验。
当蔡琰、貂婵和蔡邕在一大群护卫的保护下来到颍川书院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王奇写的第一本书流传很快,在王奇写书后的第一批颍川商人到达谯县时,他的书也传到了谯县。
王允手下的众位谋士可都是真正的才能之士,在读了王奇写的书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就连本来对王奇还有点偏见的荀氏叔侄,也对王奇的才能大为佩服。
而王允的才能虽然不如这几位大贤,但对于这本书的价值,他还是看的非常清楚的。本来还因为王奇回到颍川后,没有直接回谯县而有点生气,现在既然知道王奇是在颍川著书,当然就不会再生气了,反而对王奇愈加喜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