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张天师的妹子、清凉散人张湛然。其他,就完全没有擅长科学的人才了。钱惟昱自己有一些理论上的想法和指导思想,却没有人可以实践、试验、落实成生产力,实在是一件憋屈的事情。
……
钱惟昱结束了这一趟持续七八天的巡视,回到杭州的时候,也已经是腊月中旬了。北边苏州昆山那里连续传来了数次奏报。有军事方面的奏报,是陈诲发回来的,通报说吴越军已经围困了楚州城。有胡逗洲大营发回来的,内容是关于民政方面收拢淮南战争流民。
也有昆山船厂的一封密奏,呈报说吴越国的第一艘三桅飞剪船已经下水了,只要再装配施工几个月,配齐船帆索具,就可以杨帆出海了。这艘飞剪船是一年半前开工的因为当时吴越国的长绒棉和亚麻混纺帆布已经很成熟了,海船对软帆的索具装配和抢风应用也有了四五年的逐步技术积累,所以当时钱惟昱才下令建造一艘大长宽比、空心上抬船首、基本平甲板结构的大型软帆船,为将来的远航探索打基础。
那艘船用了一颗从交趾的热带雨林里采伐到的巨大铁梨树木材,使用非拼接龙骨的结构,用整颗合抱粗的大树削制成矩形龙骨,然后才有了这艘大船——南宋以前的中国造船史上,还没有掌握桅杆和龙骨的木材拼接技术,所以南宋以前的船只尺寸受到很大的限制,桅杆的高度无法大于树木的最大高度,船只的长度也受整颗树木刨削龙骨的尺寸限制。
八年前,钱惟昱刚刚从南唐结束人质生涯回国时,就着手过改造飞桁硬帆船,那一次算是中国造船技术第一次进行了桅杆的拼接。但是龙骨的强度要求,尤其是在长宽比更加修长的船只上,要为横浪暗涌的剪切应力留足余量,导致拼接技术在建造大型飞剪船的时候还不敢应用。一年半前在交趾热带雨林里寻访许久,只找到了一棵二十丈高的的铁梨树——
普通的铁梨木成年也只能生长到十二三丈,那棵大树起码比其余同类多了两三百年寿命,才能长到那么大,成为吴越国第一艘飞剪船的龙骨。那棵大树后来在辅料的帮衬下,形成了一艘全长二十五丈、自重三千料、载重一万料的飞剪船。采用三桅全帆装的棉麻混纺帆布,加上一根船尾的纵帆短桅、各色三角支索飞帆、前帆提供整体动力。
同时,昆山船厂也按照原本钱惟昱的规划交代、提前备好了再造两艘更大形制飞剪软帆船的木料型材、帆布桐油——当初,钱惟昱自信满满觉得长兴钢铁厂造出高质量钢材后,配合大型水利锻机,肯定可以弄出钢铁龙骨和肋骨,进一步实现飞剪船的大型化工作。结果目前铁龙骨成了短板,进一步扩大飞剪船的尝试也只能搁置
置。
……
被一连串的现实稍微打击了几次,钱惟昱也只能暂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丢开。回到杭州宫中,闲住了几日,处置一些日常的繁冗事务。
这一日已经是腊月十五,眼看着年关将近,诸般事务都快歇业了,普通官署当中除了户部、兵部还为钱粮核算、军备运输、支持战事忙碌,其余各部和普通衙门都开始逐步清闲了下来。
钱惟昱诸般挤压得政务都处理得差不多了,又想到当初他下敕命宣布来年春闱恩科时,恩准了那些此前不曾通过吴越乡试、但是报考非章诗赋类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