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利乐的平安京,如今显然已不再是平安乐土了。城南数处坊市被砲石、铁弹和火油变成了人间地狱,数以千计的日本平民因此流离失所。这些损失自然是吴越军队用那种具有非凡震慑力和巨响的兵器轰击城墙时,因为精度不够而轰烂了城内的临墙的街坊所致,至于火油,倒是依然依靠吴越人的少数扭力式投石车投掷的油罐造成的。
相对于城内被砸烂的设施,那些仿造大唐长安城制度、但是缩水到了三分之一比例尺寸的坚固城池倒是依然坚挺,纵有一些坑坑洼洼却还不至于直接被轰烂。
自从造成了不少的平民损失后,城南方向的火力便弱了一些,只有城西因为地势低洼、湿地处处继续遭到如同炮术训练一样的打击。很显然,吴越王还是颇为注意在平安京中的影响的,不想造成一个前来改朝换代肆意杀戮的姿态影响。
政治上一个微小变更,带来的都是军事部门的跑断腿和绞尽脑汁。为了减少误伤,至少是摆出不滥杀无辜的姿态,林仁肇这几日可没少折腾炮兵部队。而且发展到后来,关于兵器的应用方式改良,都要由钱惟昱亲自过问。
……
“大王,经过之前四天在城西的炮击测试,目前炮兵单位提出了三项改良意见,具体是否使用,还请大王圣断。”
一份书放在钱惟昱的案头,随后他打开来略微扫视了一番,便露出了嘉许的神色。
第一项整改意见是针对开炮距离的,经过两天的“实战打靶”测试,日本人缺乏远程守城武器的现状已经很明显地充分暴露了。因为普遍没有上人的城墙,日本人没有部署床子弩这种武器。甚至于说,日本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弩!所以基于这个认识,按照原本军器监刚刚铸出臼炮时,出于生存性考虑制定的攻城战中至少在五百步外开火的操典就没必要坚守了。根据实测,逼近到三百步都是毫无威胁的——再近的话,需要考虑城内日本人不要命反冲锋出来逆袭。
其实对于日本缺乏强力弹性势能兵器的趋势,众人是早有认识的,之所以不敢断定,一开始还是出于对平安京城池修建制度的忌惮——别的日本城堡都不是中式的,没有可上人城墙,所以缺乏城头重武器很正常,平安京既然仿造了长安城的制度,如果床子弩都没法放那你仿制来是搞笑用的么?结果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平安京果真没有床子弩和扭力式弩炮,却意外地有一些小型化的拽绳式投石器。后来钱惟昱发现这个问题后还找源赖光确认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日本人是因为基本不杀生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