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惟昱与一众核心臣僚商定了“扫盲义务教育”的长期事宜,以及进士科士子将来的安置方向,便算是定调了科举与管制发展的主要矛盾。
剩下的一些问题中,兵科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如今还是战争年代,就算有考出武举,光有武艺和纸上谈兵的策略也是不够的。这几年亲从都和北府兵大规模扩张的势头还没有停止,把这些武举考中之人派到军中担任一些诸如虞侯级别的“副团级”副职军官历练也还是不错的,既可以发挥读书识字多做做参谋军官,也可以跟着在训练征战中历练。
果有武举考试中兵法策略成绩优异的,钱惟昱则打算抽出部分人在枢密院内成立一个类似于职人员的翰林之类的部门——当然,这只是个旗号,实际上钱惟昱想要的,就是一个参谋部和后勤部,帮助枢密院更好地统筹军务。此外,因为组织上没有打出参谋部的旗号,将来也可以兼一些军官进修学校的职务,让那些不是科班出生、全靠一线军功搏杀升上来的实干军官得到一个理论深造的机会。
除了兵科之外,算学和工程人才的录取基本上也和兵科差不多,录用了或近百人、或六七十人的规模。因为吴越国如今的“水力机械化萌芽”和“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发展了有几年了。无论是农技还是纺织业、水利部门、军工造船统统需要大量技术官员,因此那些人是比较吃香的,一下子就被瓜分完了。这些官员的品级钱惟昱都是尽量偏高了给,也好作为一种引导分流,让更多的新读书人在选取将来道路的时候不要光盯着进士科和明法科看。
……
这些事情说着不大,却也繁琐,那些宰辅官各有司掌,不会管这些偏门的事情;便可以让分管科技和工程的沈默、张思训等人,亦或是军需、后勤的司马球、孙显忠议论;至于航海造船方面有没有新的添置和需求,还得把如今还在杭州休养、安享发现美洲尊荣的陈诲请来宫中叙谈。
但是那些人终归都有不忙的时候、可以躲懒,唯有钱惟昱作为一国之君,这些事情就算不经办,那也都是要靠他自己拍板的;所以从科举放榜之日,便忙得不停。这一日,眼见得宫中已经掌灯了两个时辰,都亥时过半了,钱惟昱才送走最后一批的陈诲,然后准备晚膳宵夜一起用,然后思忖着抚慰一番后宫诸人。
晚膳兼宵夜很快在几个贴身宫女的服侍下送了上来——吴越王宫原本是有一定数量的宦官的,但是钱惟昱做了大王这四年来,觉得此法颇为不人道,加上吴越国如今富庶,劳动力出路比较多,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