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病根,至今上朝都要赐座。此刻作为中枢总掌兵马财政调度的高官,自然首先由他负责发言:“臣以为大王所言字字珠玑,当此天下倒悬之机,唯有大王可救万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此时不出兵讨逆,更待何时。”
钱仁俊发言之后,才轮到孙晟、韩熙载等进言:“大王受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命,统领天下兵马本就顺理成章。然大王谦退自守,从不逾距,今日乃是赵炅逆贼天人共愤,大王才兴义兵以诛除凶暴,古今忠义节烈,无出大王之右者矣。”
然而孙晟、韩熙载的建言话音刚落,又有徐铉抗声反对说:“不可!以大王之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且今日周恭帝无辜被弑,天下无主,大王又岂可以区区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名北伐?自古名不正则言不顺,臣等以为,大王可效法汉昭烈帝于曹丕弑献帝时故例,正位为君以明大统,而后出兵,则淮南汉南可一鼓而定。蜀地之民,也会如禾苗之望甘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其实纵然徐铉不做劝进的出头鸟,别人也是要说的,只是大家都要铺垫一下前面的情节——毕竟柴宗训死了,总归名义上大家昔年都是他的臣,总该悲伤一点。如今徐铉抢着说出劝进之言后,众人唯有纷纷附和,变着花样丰富钱惟昱应当称帝的理由。
“诸位爱卿心意,寡人已然知晓,然寡人德薄才浅。当此乱世,自居天子而不得善终者不可胜计,寡人也绝无非分之想。今日虽然恭帝死于赵炅之手,然我吴越尚有世宗庶子、恭帝幼弟蕲王身在信州疗养。寡人当立蕲王……”
“大王万万不可啊!五代以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周恭帝7岁登基,而最终不得不逊位,欲为一太平贤王而不可得。大王如此,则非是爱护蕲王,是害了蕲王啊。望大望三思!”
徐铉一边说,一边免冠叩首,居然磕出血来,情真意切之处,着实令人感佩。钱惟昱效法古之曹丕、司马炎,三辞徐铉与劝进诸臣所请,又不想让自己和赵炅一样占不到道德制高点,或许还有没过够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统军征战的瘾。最终,徐铉似乎是体察到了钱惟昱的真意,奏请说:“大王既然不愿如今称帝,不如先请大王以蕲王为监国、以大王总摄国政,先权处军政大事,带战况明朗、前线建功后,再请蕲王辞逊!”
“徐卿此议甚善,不如便暂且如此施行。大军即日救援川中,并由寡人亲帅大军自淮南、北伐。另以内宫亲卫至信州张天师处请蕲王至杭州,暂称监国,与蕲王商议后,再定国是。”
诸位臣知道大王要打后周遗族这张牌,蕲王柴熙诲名义上还是要“共商国是”的,虽然商讨的结果肯定毫无悬念,钱惟昱登基的事情也就拖后几个月而已,既然不影响大局,也就纷纷口称圣明接受了这个设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