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问这问题,所为何事?”
张毕乐挺直腰板,道:“我好歹是宫庄的少庄主,然对庄中诸多事情一无所知。
若干娘知道,请务必告知毕儿。”
楚寻道:“江湖中有传说,若有人怀揣《葵花宝典》的秘籍,并于机缘巧合之下,竟得时空穿梭,以游历诸世,去往另外一个天地,如此之人便被称作天选之人。”
张毕乐满是惊愕与兴奋,旋即急切问道:“那只要寻得天选之人,便能觅得宝典了吗?”
楚寻心中暗忧,不愿张毕乐小小年纪便陷入江湖纷争之中。
故而并未直接答复,只是微微倾身,轻轻抚着她的头,说道:“小丫头,这些纷繁复杂的江湖之事,等你长大了自会明白。”
张毕乐却未就此罢休,歪着头,眨了眨眼睛,又问道:“干娘,那这些天选之人,又如何能返回前世呢?”
楚寻微微蹙眉,沉思片晌,回道:“生死之际,百世交替,舍生取义,万物归一。”
张毕乐歪着头,小手托腮,认真思索片刻,忽而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微笑,道:“干娘,我懂了。”
楚寻满脸诧异,急忙问道:“小丫头,这话连干娘我都不甚明了,你懂什么了?”
张毕乐复又启唇问道:“欲练此功,挥刀自宫,这自宫又是何意呀?”
楚寻脸庞骤然涨红,尴尬说道:“小丫头,你年且尚幼,还不找你二娘要糖吃去。”
张毕乐嬉笑起来,她盈盈下拜,道:“谢谢干娘解疑,下次我保证领你去城里玩。”
说罢,她小手一摆,活蹦乱跳地出了屋子。
楚寻望着张毕乐离去的方向,心中暗哼道:“这小家伙,聪慧伶俐却又古灵精怪,再过几年,我恐就收拾不了她啦。”
这日张毕德一家围坐在桌前用餐。
他面带微笑,从怀中缓缓取出一本书,将其递给张毕乐,温言道:“上次毕儿说喜欢读书,为父特意从外面买来一本,你看可合你的意么?”
张毕乐双手捧书,轻轻翻了几页,她眉头微微一皱,小嘴轻嘟,旋即摇了摇头,却仍将其揣入怀中。
乐书虽嫁入宫庄,但平素里身着极为朴素,她坐在一旁,唇角微扬,问道:“既然毕儿不喜欢此书,何故藏起来呢?”
张毕乐起身离席,向张毕德一躬:“爹爹为女儿购书,女儿铭记于心,自当珍视如宝,岂敢轻弃于旁呢?况且这书中有画,每页一张,字却浮在画上,着实有趣,若是平素里无事,拿来闲读岂不是乐事一件吗!”
张毕德不禁开怀大笑,遂挟了块肉,放在毕乐碗中,笑道:“毕儿聪慧明理,又如此孝顺,他日若嫁,我必然不舍。
不如留在我身旁,随我习武练功,岂不美哉?”
乐书忽而蹙眉嗔道:“夫君何出此言?夫天地阴阳,乾坤定序,岂有女子不嫁之理?”
张毕乐双颊泛起桃色,忽而作娇状,扯着张毕德的袖子,说道:“不过爹爹新买的书,女儿确实不甚合心意,若爹爹能解女儿胸中一惑,则买书一事,女儿便不再追究。”
张毕德大笑:“女儿博闻强记,纵是夫子再生,亦当自愧弗如。
昔者孔文子尚能不耻下问,今毕儿青出于蓝,实乃家门之幸!”
张毕乐忽启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