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 第三十九章 干票大的!

第三十九章 干票大的!(1 / 5)

三大电影节的起源,或多或少和冷战有关。

时间可以淡化很多东西,再加上媒体在西方手里。

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媒体美化了,也能遮掩。

虽然夸张,但掌握媒体能修改很多记忆,甚至包括历史。

从13年来看,柏林电影节,实际控制者是电影节的最高管理机构。

由一个非营利组织“柏林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运营,这个公司由德国联邦政府、柏林市政府和电影行业代表共同管理。

其最高决策机构为监事会。

监事会的核心成员包括代表德国政府的德国联邦文化媒体专员,代表柏林市政府的柏林市文化事务参议员,以及德国电影产业代表德国电影基金会负责人。

表面上的实际控制人,是艺术总监迪特·考斯里克,也是柏林电影节的核心策划者。

迪特·考斯里克,专业背景是社会学与政治学,曾在汉堡大学学习。

早期任职于德国电影与电视学院(DFFB),推动青年导演计划。

80年代起参与德国电影产业政策制定,曾任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电影基金会负责人。

2001年接任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从2001年开始担任这一职位,已经干了12年。

任内扩大电影节规模,增设“新生代”单元,并推动电影节进一步关注政治电影、社会议题。

强调电影节的政治性和社会批判性,常选映涉及难民、性别平等、全球化等议题的影片。

喜欢推动非西方国家的电影参与,例如关注中东、拉美和非洲电影。

电影是西方传媒机器的重要工具,而柏林电影节是电影“艺术”评价中的一个环节。

能干12年,迪特·考斯里克也必然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容器。

只是电影节过了初创阶段,早就形成了制度化,很多事藏在了水面之下。

2012年的金熊奖给了意大利电影《凯撒必须死》,讲的是一所意大利监狱中,重刑犯排练莎士比亚戏剧《尤利乌斯·凯撒》的故事。

以戏剧形式解构监狱现实,这一倾向表面上源于对艺术创新的支持,实际上是解构主义的直接应用。

《凯撒必须死》导演保罗·塔维亚尼和维托里奥·塔维亚尼兄弟,讲述创作理念:“我们希望电影放映后,观众会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就算是重刑犯、终身囚徒,他们依然是人”

人性论调。

用人性普世价值淡化罪犯的犯罪事实,《金陵十三钗》也好,包括东大一些导演,习惯性给坏人找人性,称之为“艺术”,很大程度上叙事源头来自于此。

而这条叙事,一个是服务于现在,也就是淡化阶级、集体叙事,强化个体。

另一个服务于历史,有着西方特色的“通三统”,用来规避前殖民时期的累累血债——罪犯也可能是好人,应该被原谅。

而对于非西方世界,考斯里克另有一套标准。

任内多次选映来自前殖民地国家,或探讨殖民历史的影片。

还是后殖民主义框架,以文化来为隐形殖民服务。

最新小说: 高武,我在慢慢变强 猫猫我撩完就跑,顶级大佬追着哄 七零娇小姐随军,惊艳家属院 1979戏梦人生 我们全家都能听到堂姐心声 三年婚姻冷待,葬礼上渣夫红眼下跪 玄门主播万人迷,赚够一亿就退休 灼骨燃尽重生 活着:我成了地主家儿子徐福贵 三年婚姻守空房,我独美你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