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感言(1 / 4)

休息了两周,书荒确实写不动了,只能暂时结束,以后有机会再继续。

汇报一下本书成绩,最高订阅一万八,均订七千一,追订还有三千。

书荒第一本书,能够这个成绩,实属不易,谢谢大家。

这个数据很厉害了,正是如此,如果能写书荒肯定继续写下去,实在没办法。

先一下大纲。

国内部分。

20年之前,和结尾的那样,跟随国家发展,聚集产业升级,制作匹配工业能力的电影,不是题材,而是要使用产业链,哪怕吃现成的,放在影视行业也足够了。

用电影帮助获得定价权,也算是收回前期汽车广告的线。

16年左右时间段,还会写一写粉圈。

20年之后,将神话、历史、科幻融成一块。

再做一部类似于《百年孤独》的展现中国百年历史,还有关于抗疫的。

我想的是在电影结尾,给出类似于《1942》里面子弹那样的蒙太奇,把三通娱乐电影按照时间线做一个快速剪辑,从远古神话,再到古代历史,现代建设,未来科幻,一张张脸,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既是不能失败的理由,也是能够胜利的原因。

25之后,沈三通可以成为版本之子。

一方面是通过影视力量配合国家夺取工业定价权,打造属于我们的叙事,另一方面扩大内需,聚焦三通商场、三通乐园建设。

沈三通时间之主的采访里,过一些逻辑。不只是对未来市场的看好,还有电影本身独有的价值。

电影有一个特征,线下同时放映。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细化,共同记忆越来越少,二十年前十年前一部电视剧都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比如《霍元甲》、《还珠格格》,上个春晚就能火遍大江南北。

现在要靠重大国际事件或者国际赛事,一般赛事都不行,要奥运出抽象整活事件才能留下广泛的共同记忆,像大板世博会连个波澜都没有。

而热卖的电影能够塑造共同记忆,《哪吒2》在作用比今年春晚还要强一些。其实春晚也可以有这样的作用。

电影要是能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权利,也就是好处。

除此之外,电影院是很好的社交场所。

人不可能长时间泡在网络上,短视频看多了也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电影有社交属性,而且电影长达两个多时,需要观众集中精神。如果电影做到社交生活化,低票价带动商场消费,电影可以争夺线下时间。

虽然大家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但是必然客观上留给线下时间,尤其是青少年,这一块也是刚需。作为家长,在短视频和电影选择的化,也会希望孩子多看电影。

前提是电影值得看。

书荒的想法还是比较模糊的,需要随着写作完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国外部分。

比如韩国,一方面生产我们没有的片子,情色擦片方面的,符合韩国文化定位。

另一方面,对韩国影视行业进行掐尖引导。

韩国政策许可当然好,没有,也能利用互联

最新小说: 雪落经年芸已归 大蜜蜜的小助理 病娇大佬別黑化,好孕乖乖女驾到 太子白月光?她是本相的女菩萨 认了假爹爆红后,亲爹怎么哭了? 靠咸鱼爆火的玄学女,被迫成卷王 豪门千金!狂卷千亿跑路 清冷女医要和离,狠厉权臣火葬场 我修改的简历都成真了 神算邪妻万人嫌?裴总猛猛送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