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绍宋之后 > 番外之吴瑜十一

番外之吴瑜十一(1 / 3)

这件事情在朝堂上据说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然,一般人能够理解,既然要北伐,那就必须要建材和扩军,没有粮草和士兵,上哪里去打仗?

但是,国家还有一部分沦陷区在金人手里,想要恢复到仁宗朝、英宗朝那样的全盛贸易岁入过亿,也不太可能,要不然赵官家也不会一门心思支持张俊搞海贸了。

而东南和巴蜀作为靖康之后建炎年间赋税和徭役最重的地方。

本身对北方的战事毫无兴趣,全凭官家的威望强压,在大战之前做出一定的安抚也是有道理的。

更不用说,东南本是道学家和退休官员聚集的地方。

牢骚满腹,都是说轻的。

赵宋官家要建立新总,毕竟也要礼敬这些曾经在国家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物。

但最惹人争议的还是“正名”

这一条。

官家强迫二圣回忆当年和金国交往的种种弊端和错误。

等于让他们在底报上公开写回忆录,这种逼迫父兄的行为简直把他们安置在少林寺和洞霄宫还要恶劣。

几乎遭到了所有道学名家和一些老年儒者的反对。

就算是原学一派,也多有缄默者。

毕竟中国是个孝道社会,赵九敢如此刻薄的对待太上道君皇帝,那是因为靖康耻的惨痛太过强烈。

每一个大宋人民都受到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他们对赵玖一些过激的言行都会置若罔闻。

但这个容忍度并不是无限的。

但话又说回来,凭借着赵宋天子这些年的绝对权威,他想干什么事情,又有谁能真正拦得住呢?哪怕金国那边三个摄政亲王也不行。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朝廷仿效了靖康中的那次着名朝会,以数人头这种方式直接的通过了张浚的一揽子方案。

真正对此激烈抗辩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靖康时节的气节之臣李纲。

吴瑜知道那一天赵官家非常生气,连后宫都没有回,是直接到的吕公相府上过吃的晚饭。

等回来了之后,黑着脸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吴瑜见状,压根儿就没敢抱儿子出来。

吴瑜坐在一旁,轻轻的给他顺着气,难得劝慰了一句,“官家为江山社稷受了太多的委屈,但臣妾当时读书,有这么一句话记得很牢固,受国不祥,为天下王。

。”

赵官家轻轻一笑,复又敛了神色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这也不是怀疑李伯纪的操守,只是有些失望罢了。

君臣这么些年,朕一直以为他和我是有默契的。”

这一会“朕”

一会儿“我”

的,可见赵官家说的是心里话,可是吴瑜的政治水平在那里摆着,也不可能说出更加高深的劝慰之语来。

如果赵官家的心结那么容易被劝通的话。

那么吕好问,赵鼎和张俊浚早就一起出马了。

但没有战争和巨大财政改革的前提下,吴瑜觉得时间过得格外快。

整个建炎七年,仿佛很快就过去了一大半儿。

外朝之间的许多事物,她也不怎么关心了,因为养孩子实在是一个体力活,小孩子仿佛见风

最新小说: 全世界觉醒者都听着:老子是灾厄 武道燃星 御座上的现代思维:拐跑权臣计划 人在综漫,无情道修士只想摆烂 蒙冤入狱后,我惩恶徒兑万物! 全球帅哥稀缺,校花嫁我送房又送车 秋意渐浓 你看他朱楼起 栖贤大陆 转生饕餮,重生女帝破大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