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提供的常规支持,可能不够。”
她没有直接要求更多,而是陈述了客观困难和需求。这是他们之间形成的默契——在商业上,她是独立的创业者,他是眼光挑剔的投资人。
林镇钦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灯光在他冷硬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问:“你想做到多大?”
谢艳玲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问的是野心,是蓝图。
她放下刀叉,目光投向远方的灯火,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不想它只是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我想把它打造成一个真正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一个能代表这个时代情绪健康管理方向的标杆。也许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但这是我的目标。”
她转过头,看向他:“我知道这很难,风险也大。如果你觉得……”
“可以。”林镇钦打断她,合上报告,目光沉静地落在她脸上,“资源不是问题。林氏在海外的渠道,你可以优先使用。资金,按需追加。”
他的应允干脆利落,没有附加条件,甚至没有过多的风险评估。这是一种超越商业逻辑的、近乎绝对的信任。
谢艳玲心中震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但是,”林镇钦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深邃而专注,“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你的时间。”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扩张意味着你需要频繁出差,长时间投入。谢艳玲,记住你的另一个身份——我的未婚妻,未来林家的女主人。我不干涉你的事业,但我需要保证,我们的家庭,不会因为你的‘蓝图’而长期缺席。”
他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谢艳玲心湖。她一直专注于证明自己,规划事业,却下意识地回避了“家庭”这个更为复杂和具体的议题。她想起沈静姝那句“安内助外”的告诫,虽然方式令人不适,但点出的确实是现实问题。
她看着林镇钦,他眼中没有责怪,没有限制,只有一种平静的、对未来的规划和……明确的期待。他在告诉她,他支持她的野心,但他也同样重视他们共同构建的生活。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平衡要求。
谢艳玲沉默了片刻,脑中飞速思考。她热爱她的事业,那是她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她同样珍视与林镇钦的关系,渴望与他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温暖的家。这两者并非必然对立,但如何平衡,确实是她必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