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音乐渐停。
少年最后的endingpose是低着头、单膝触地的跪姿。
他双手在胸前交叠,手指舒展成羽翼收拢的姿态,如回归巢穴的候鸟般,静默地栖息在舞台中央。
场内回响起连绵不绝的掌声,许多人用力得掌心都开始发麻,持续将近10秒才逐渐减弱。
昆廷克制着呼吸,站起身,上前一步从立麦架上摘下话筒,抬眸和四位导师对视。
他握着话筒,但没有开口说话。
四位导师见他这副镇定自若的模样,都以为他体力很好,跳完这样一套对身体控制力要求极高的舞蹈后脸色也没什么变化。
——其实是有的,如果把粉底卸掉,会发现他整张脸苍白如纸,显然是虚脱力竭的模样。
系统在捏造昆廷身体时提取的是他十七岁的数据。
十七岁的昆廷刚经历过爆红到全网黑的动荡波折。
他的私人信息被恶意曝光,临时租住的住宅地址、常去的录音室、偶尔闲逛的公园和商场、与他人的聊天记录等等全部被公之于众。
黑料由竞争者作假捏造,但这些个人隐私却句句属实。
无数人好奇这个横空出世的“少年天才”私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真真假假的信息混作一团,最后换来一句“啊,原来他是这种人啊”的感慨唏嘘。
彼时的昆廷报警求助无效,不得不更换住所,然而新的住址总会在他搬家后的一个月内被再度曝光。
这场闹剧的结局是他搬离纽约,去往荒无人烟的农庄隐居半年。
他那会儿性子倔,怎么都不肯服输,即便如落水狗一般狼狈地逃跑,也丝毫没消磨他反击报复的决心。
于是在隐居的半年里,昆廷作息颠倒,压榨透支身体,全心投入到创作中。
他始终相信,只有音乐作品才是他卷土重来的底气。
后来他的确成功了,却抹不掉十七岁这年躺倒在满地废弃稿纸中、昼夜不分地与孤独作伴的那个消瘦却疯狂的少年的存在。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