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7章(1 / 2)

    教授先是慢慢扫视教室,仿佛在确认什么隐秘的仪式能否被触发。他问学生们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是什么。问题简单,却像一颗石子抛入平静的水面。学生们开始议论,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的轻佻和学问。有人说老虎,有人说狮子,还有学识浅显的打趣者提出狮虎兽。随后有人认真地提出水熊虫,另有几个举手把微生物列为候选。教室里顿时热闹,但教授轻轻举手示意安静。他的目光像一把裁判旗,指向一个更深的方向。

    教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他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水熊虫的外形和习性,讲述它们在极端环境下如何进入隐匿的生理状态,如何在极度干燥、极端温度、强辐射乃至真空中“死亡”又“复生”。他用专业术语逐渐把讨论带向尺度问题:如果把水熊虫放大百倍、千倍甚至万倍,会怎么样。他的声音在教室里缓缓流淌,像把学生的理性一寸一寸推向未知的边缘。

    课桌上有学生低声交换着猜想,声音小到只有邻桌能听见。放大百倍的水熊虫意味着肉体结构的重新平衡,意味着细胞间隙与体表张力的比例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教授在黑板上用方程、力学模型和比例尺推导那种放大效应的可能性,他用流体力学里的雷诺数讲述粘滞力如何在微观尺度与宏观尺度转换,引用表面张力、希尔伯特空间里热扩散的谱线,甚至牵扯到材料学上纤维组织承担拉伸的极限。学生们听得入神,有人笔记迅速填满,有人悄悄举手欲问,教室内的空气像凝固再流动。

    教授突然停下笔,目光沿着教室扫过那些年轻的脸。他的发音里带上一丝祭司般的庄重。假设我们真的把微观的世界放到宏观里,强大不再是力量的绝对,而是适应力的延伸。水熊虫之所以强大,不在于它能把周围撕成碎片,而在于它能在极端条件下保留最小的、可逆的结构,从而在环境允许时复苏。真正的统治者不是将其他物种彻底消灭的巨兽,而是那些能在噬灭与再生之间切换策略的存在。

    教室里的光线似乎为这一句话定格,学生们忽然变得安静得出奇。教授将这个思想推得更远,带进宇宙学的语域:若某个文明能把自身的关键结构微观化、模块化,再通过分布式冗余与复制把信息写入不同的宿主,那么那文明在时间尺度上的延展将超越肉体的衰亡。换言之,最强大的生物可能不是单一的“生物”,而是一种信息-物质复合体,一种能把自身结构在各类物质层面复刻并在极端地带继续运转的“过程性存在”。

    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有学生用手机快速翻查资料,试图用既有的知识对抗这位教授的理论扩张。教授没有停,他的眼神掠过每一位举手的学生,如同在搜寻那些能把问题继续推动下去的火花。他提出一个更具挑衅性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龙族存在于多个世界,它们的文明达到某种信息化与模块化的层次,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开始低笑,有人眉头深锁。

最新小说: 我有一颗大帝妖丹 清梦大帝 大G,咖啡机与哥布林 仙界诛魔神将 我的技能栏里全是怪物招 荒沙主宰 玄幻: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掌门道途 仙子,请放下矜持 与BOSS一同拯救世界